赤峰,原称昭乌达盟,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朝阳接壤,西南与承德毗邻,东部与通辽相连,西北与锡林郭勒盟交界。赤峰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下辖3区7旗2县。赤峰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赤峰为红山之意,蒙古语“乌兰哈达”,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山峰而得名。因红山文化“国宝”碧玉龙的发现,赤峰又被称为“玉龙之乡”。赤峰地区曾是辽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两大都城辽上京和辽中京分别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宁城县境内。红山文化遗址、辽文化遗址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玉龙广场
玉龙广场是赤峰市最大的市民广场,总面积约12公顷,分南北两部分,北广场是政务广场,南广场是下沉式演出广场,可容纳2万人。北广场主雕塑飞龙在天,形象为“C”型玉龙腾飞的瞬间叠加情景,以龙造型,远观如凤,龙凤一体,寓意龙飞凤舞、龙凤和鸣,昭示着赤峰百业兴旺,蒸蒸日上。雕塑底座为象征红山文化的红色花岗岩铺装,设有四块以《红山文化-文明曙光》为题的汉白玉浮雕,分别展现了农耕、陶器、居住和祭祀四大主题。
市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历史类博物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61年的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1983年改称赤峰市文物工作站。1987年7月1日,赤峰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馆。2010年8月8日赤峰博物馆新馆在美丽的锡伯河畔建成并开馆。新馆整体建筑吸收了我国唐代、辽代的建筑特色,借鉴了我国传统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手法,形成古朴典雅、博大雄浑、具有赤峰独特历史文化象征的建筑风格。博物馆主体工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高27米,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馆内设施服务完善,功能齐全。
赤峰博物馆目前设有四个常设陈列展览,两个临时展厅,一个多功能会议厅,一个配套服务区。目前,馆内现有馆藏文物八万余件(组),80%为考古发掘成果,部分为征集、捐赠品。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铁器、金银器、丝织品、皮革制品、壁画、书画、珠宝类等。其中一级文物135件(组),二级文物376件(组),三级文物879件(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红山文化石雕人像、赵宝沟文化凤型陶杯、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鬲、西汉王莽铸钱陶范、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丝楠木骨灰罐、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文物都属馆藏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市图书馆
赤峰市图书馆新馆位于赤峰市松山区锦山路南段赤峰文博中心A区中段,博物馆仿古建筑群西侧,建筑面积10100平方米。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原文化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经评估,赤峰市图书馆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2018年5月14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馆内开设报刊阅览室、自学阅览室、盲人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少儿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等服务平台。
赤峰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赤峰体育中心位于赤峰市新老市区交界处,城市主干道路与锡伯河形成的三角形用地,为体育中心提供了非常独特的城市空间环境。西侧临锡伯河沿岸的西拉沐沦大街,宽阔的锡伯河打开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尺度,河流对于草原文化的孕育,在这个节点上由体育中心宛若蓝色哈达盘旋于水草之间的方式表现出来。东侧临赤峰学院,是赤峰市重要的大专院校,青年人旺盛的活力更需要体育中心表现出飘逸飞翔的感觉。赤峰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总占地440亩,由体育场、体育馆及体育运动学校等三部分组成。
银河大桥
桥梁全长约295米,桥宽46米,桥中有一高60米的斜拉主塔。沿赤峰市桥北大街跨越阴河主桥、跨堤顶路通道桥、东侧跨桥北组团滨河路分离式立交桥、桥梁两侧引路、滨河路以及堤顶路道路工程;项目所在地位于松山区松山大街与红山区桥北大街相连接的重要交通咽喉处,是打通松山片区和桥北片区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将松山大街与桥北大街有机的连接在一起。银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对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完善市区骨架路网,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利用,增强连接线与沿线相交道路节点的通行及疏解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喀喇沁亲王府
喀喇沁亲王府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驻地西南19公里处的王爷府镇,东距赤峰67公里,西南距承德150公里,赤承高速从府前通过。喀喇沁亲王府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占地20多万平方米,由府第,东、西跨院和后花园组成,是国内现存建府时间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官式建筑群。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喀喇沁亲王府,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馆内分别开辟了“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塞北明珠”、“蒙古亲王”、“先民故园”、“蒙古民俗”、“特睦格图印刷馆”、“尹湛纳希文学馆”等20多个展室,展出了亲王府传世文物数百件。
喀喇沁亲王府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2011年成为中国景区协会会员单位。
红山文化博物馆
红山文化博物馆位于红山脚下,红山路与红旗路交会处西南角。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2019年9月30日建成并开馆。整个建筑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红山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特点,形成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寓意深远的建筑风格。博物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8422平方米,高17米,分为负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博物馆主展区为基本陈列展厅,面积2126平方米,包括序厅、文明曙光展厅、红山之瑰展厅、敬天法祖展厅、多元一体展厅、辉煌历程展厅、尾厅七部分,通过文字、文物、图片、沙盘、多媒体等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红山文化。公共区面积2241平方米,包括沉浸式影院、文创商店、学术报告厅、观景平台、临时展厅等。红山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集典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始建于辽代,为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元、明各代沿用。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7.5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宏。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为“大明塔”。此塔高达82米,周长112米,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1961年辽中京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二道井子考古遗址博物馆始建于2015年,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国内首家以气膜为建筑材料的遗址类博物馆。2018年12月27日,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的东北部,距中心城区约10公里。2009年4月,为配合赤峰至朝阳高速公路的修建而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时期的聚落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现已探明该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2009--2010年的发掘面积为13000平方米,共发掘出房屋、窖穴、灰坑、墓葬、城墙等遗迹单位710处,并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21件。该遗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被自治区文物局公布为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
兴隆洼遗址
最大的远古人类聚落遗址——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椭圆形的环壕内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房址10排,最大的约140平方米。兴隆洼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年代最久远、居住面积最大、房屋排列最整齐有序的远古人类村落,也是全国唯一对新石器中期先民住地经过全面揭露,布局清楚的一处聚落。
1996年,兴隆洼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