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宝藏 】查干诺尔龙

2020年08月05日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A+ A-


【藏品】查干诺尔龙

【年代】白垩纪时期

【规格】1987年,修复装架成功的查干诺尔龙与世人见面,其从头到尾全长26米,足底到背部高6米,抬头高达12米,股骨1.8米,体重将近50吨,是当时亚洲发现的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

【发现】1983年

【地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特点】经过古生物工作者研究鉴定,认定这是一具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恐龙化石,属蜥脚龙类,圆顶龙科中的新属种。将其命名为“查干诺尔龙”,填补了我国华北和内蒙古地区没有该属种记录空白。查干诺尔龙化石出土是研究恐龙家族系统演化、分布范围、适应特性、个体发育、比较解剖、确定地质年代,揭开地球变迁奥秘,以及再现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等方面难得的实物依据。

【渊源】1983年冬天,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内蒙古博物馆,用夹杂着的汉语的蒙古语说,他看到一条巨龙的尼古恩耶素(脊梁骨)躺在山坡上,有几百米长。这位牧民在苏尼特右旗查干诺尔碱矿一带发现了一大片化石。1985年,内蒙古博物馆派专业人员到查干诺尔碱矿,开始勘察、测量、发掘工作。发掘到牙齿、脊椎、背椎、尾椎和完整的肩胛骨、肠骨、坐骨、耻骨、股骨及大量的肋骨等化石。这具个体庞大、数量集中、部位相对齐全的恐龙骨骼化石,在当时内蒙古恐龙化石发掘史上不多见。

【收藏】内蒙古博物院



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的查干诺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