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1500年前的鲜卑妇女头上装饰品,和当时中原流行的凤鸟花枝形步摇造型大致相同,我还承载着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大融合的印记呢!
——来自鹿首金步摇的自述
文物详解
鹿首金步摇的基座为鹿首形,鹿首上分出呈鹿角形的枝杈,五官及镶嵌物轮廓周围饰鱼子纹,内嵌白、蓝色料石;角作三枝并列向上,分杈处嵌桃形绿、白料石;每根枝杈梢头卷成小环,环上悬一片金叶。
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头饰之一,它多用金玉等材料制作,呈树枝形状,制作考究的则在树枝上缀有花鸟禽兽等装饰物。
当佩戴者行走时,饰物随着步履颤动而不停地摇曳,因此得名“步摇”。步摇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魏晋时期成为常见头饰。
步摇不仅流行于中原地区,北方少数民族也十分喜爱。他们多以草原上常见的羊、马、鹿等动物形象作为主题纹饰,这件鹿角金步摇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典型的装饰品。
这件精美的步摇不仅是北疆大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缩影,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活力,以及强大的向心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