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相邻,外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4200多公里。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是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南部是富饶的嫩江平原、西辽河平原和河套平原,西部是浩瀚的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辽阔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温在25℃左右,冬季中西部最低气温低于-20℃,东部林区最低气温低于-50℃。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 话:0471-6944404
网址:www.nmg.gov.cn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 候 2024年,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高;春、夏、秋季全区平均气温偏高,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正常。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1.6%(134.8mm),为1961年以来第1多,中西部大部及赤峰市大部、通辽市大部、兴安盟大部和呼伦贝尔市西部偏南地区降水偏多,其余地区接近偏少或常年;四季降水量均偏多,冬、秋季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第1多。
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资源:
全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29目,93科,291属。两栖纲8种,爬行纲27种,鸟纲442种,哺乳纲136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52种(其中林草部门管理的50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7种(其中林草部门管理的106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
野生植物资源:
自治区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共计2619种,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分属于144科737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种(其中林草部门管理1种);国家二级保护45种(其中林草部门管理21种)。
森林资源:
根据自治区2021年度(每年开展调查监测,五年公布一次成果)林草湿与国土“三调”对接融合暨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全区林地面积3.85亿亩,其中森林面积3.57亿亩。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14.6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4.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79%。全区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2.45亿亩,占63.5%;灌木林地面积1.15亿亩,占29.8%;其他林地面积0.25亿亩,占6.7%。按权属分,国有林地面积2.49亿亩,占64.7%;集体林地面积1.36亿亩,占35.3%。全区森林面积中,天然林面积2.72亿亩、占76.2%,蓄积13.02亿立方米、占89.7%;人工林面积0.85亿亩、占23.8%,蓄积1.49亿立方米、占10.3%。与2013年自治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全区森林面积增加了1904.2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增加了1.82亿立方米。我区森林主要分布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大兴安岭南部次生林区及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罕山、贺兰山和额济纳等次生林区,以及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林木主要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栎类、杨树、黑桦、榆树、樟子松、油松等乔木和锦鸡儿、白刺、山杏、柠条、沙柳、梭梭、杨柴、沙棘等灌木。
水资源:
我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流域面积在5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91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53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黄河从宁蒙界都思兔河黄河汇入口流入内蒙古,流经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7个盟市的42个旗县(市、区),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出境进入山西省境内,我区境内干流长843.5公里、流域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 根据自治区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全区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515.7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70.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7.83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量为72.14亿立方米;根据自治区水资源公报,2024年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581.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99.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9.81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量为78.43亿立方米。
湿地资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按照《湿地保护法》湿地定义,内蒙古共有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沼泽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不含养殖坑塘)、沟渠(干渠)10种湿地型,湿地总面积485.52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10%,居全国湿地面积第四位。内蒙古湿地类型多样,其中以沼泽草地为主的沼泽湿地面积最大,在大小河流、湖泊周边广泛分布;其次是内陆滩涂和森林沼泽。内蒙古湿地分布不均,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呼伦贝尔市湿地面积284.70万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的58.64%;西部阿拉善盟湿地面积14.43万公项,占全区湿地面积的2.97%。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等湿地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锡林郭勒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湿地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水库水面、坑塘水面等湿地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
自然保护地:
截止2024年底,全区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6类自然保护地,共381个,总面积1571.93万公顷,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13.29%。其中,自然保护区217个,总面积1294.7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9个,面积426.12万公顷;自治区级65个,面积696.65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23个,面积172.01万公顷。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52.74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面积15.2万公顷;自治区级3个,面积37.54万公顷。地质公园23个,总面积48.56万公顷。其中世界级3个,面积27.77万公顷;国家级11个,面积12.9万公顷;自治区级9个,面积7.89万公顷。湿地公园63个,总面积38.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53个,面积34.62万公顷;自治区级10个,面积3.99万公顷。森林公园58个,总面积132.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6个,面积109.57万公顷;自治区级21个,面积22.67万公顷;自治区级以下1个,面积0.34万公顷。国家沙漠公园15个,总面积4.66万公顷。
矿产资源:
内蒙古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中西部富集铜、铅、锌、铁、稀土等矿产;中南部地区富集金矿;东部富集银、铅锌、铜、锡、稀有金属元素矿产;能源矿产资源遍布12个盟市,但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群。
截至2023年底,全区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149种(含亚种),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为141种。全区有115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其中有57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三位,煤炭、铅、锌、银、稀土等20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24年数据于2025年年底统计后出)。
旅游资源
2024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7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40亿元,增长23.4%。
环境保护
2024年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7.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2万公顷,封山育林5.3万公顷,退化林修复21.4万公顷,中、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3.6万公顷。
2024年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21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94.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26.1万公顷。
2024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人口状况
2024年末常住人口23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89万人,乡村人口699万人。男性人口1221万人,女性人口11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2万人,出生率为5.52‰;死亡人口20.0万人,死亡率为8.36‰。
科教状况
2024年全年科技项目中,科技重大专项新立项52项,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1117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总规模6.4亿元。科技企业孵化器59家。全年专利授权量25828件,比上年增长16.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7件。全年全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412个。其中,区内成交技术合同登记1943个,增长6.9%。全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2.5亿元。其中,区内成交技术合同金额60.7亿元,增长7.7%。
2024年末全区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2个,招生(含非全日制)1.5万人,在学研究生(含非全日制)4.3万人,比上年增长6.6%。普通高校54所,招生17.6万人,在校生55.3万人,毕业生15.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1所,招生5.9万人,在校生17.7万人,毕业生6.1万人。普通高中323所,招生14.9万人,在校生43.7万人,毕业生13.8万人。初中709所,招生23.4万人,在校生67.7万人,毕业生22.1万人。小学1597所,招生20.0万人,在校生137.4万人,毕业生23.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0.0万人。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6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4.4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7.6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比例为10.9:44.1:45.0,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47.4%和41.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011元,比上年增长6.1%。
财政状况
2024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扣除一次性特殊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2212.1亿元,下降5.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工业经济:
2024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7%,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
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比上年增长5.1%,食品制造业增长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7.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8%,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2%。
2024年全年原煤产量129991.1万吨,比上年增长4.7%;发电量8344.0亿千瓦时,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中,焦炭产量5022.5万吨,下降1.0%;单晶硅产量92.1万吨,增长55.2%;钢材产量3442.4万吨,增长1.6%;原铝产量668.4万吨,增长5.5%;乳制品产量461.9万吨,下降2.8%。
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00.8亿元,比上年增长0.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3元,比上年增加0.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0.4元,增加0.9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5%,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9%。
2024年末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5975.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1.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100.8万千瓦,增长2.4%;水电装机容量241.7万千瓦,增长1.5%;风电装机容量8588.0万千瓦,增长23.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517.3万千瓦,增长106.2%。
2024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9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8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1%;房屋竣工面积1212万平方米,下降9.3%;房屋建筑竣工率为19.0%。
农牧业经济:
2024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93.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粮食产量4100.5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玉米产量3276.2万吨,增长3.0%;大豆产量248.1万吨,增长1.5%;薯类(折粮)169.8万吨,增长30.5%。
2024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0.8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80.6万吨,比上年增长6.5%;牛肉产量89.1万吨,增长14.5%;羊肉产量105.9万吨,下降2.7%;禽肉产量25.3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64.0万吨,下降4.8%。牛奶产量776.7万吨,下降2.0%。年末生猪存栏663.1万头,比上年末增长5.3%;牛存栏938.3万头,下降1.0%;羊存栏6108.2万只,下降1.2%;家禽存栏5341.2万只,下降9.9%。
国内外贸易
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949.9亿元,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5.4亿元,增长4.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907.2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708.1亿元,增长6.3%。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中部地区增长5.6%,西部地区增长3.1%。
2024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0%,饮料类增长21.9%,烟酒类增长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7%,化妆品类下降12.7%,金银珠宝类下降11.0%,日用品类增长1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4%,中西药品类增长1.0%,通讯器材类增长74.6%,汽车类增长14.8%。
2024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出口852.8亿元,增长9.2%;进口1220.8亿元,增长3.6%。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303.4亿元,增长7.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2.9%;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292.9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64.2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1679.3亿元,比上年增长9.6%。
2024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5.2%。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0家,比上年增加23家。
居民收入
2024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7元,比上年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88元,比上年增长4.5%。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1384元,增长5.5%;经营净收入9542元,增长2.9%;财产净收入2583元,下降2.1%;转移净收入7379元,增长5.3%。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3元,增长6.2%。从主要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4407元,增长7.9%;经营净收入12161元,增长4.8%;财产净收入664元,增长14.6%;转移净收入5311元,增长7.3%。
文化 卫生 体育
2024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2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18座。
2024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740个。其中,医院8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48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2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21个,门诊部1190个,村卫生室127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个。卫生技术人员2491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0570人,注册护士10685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3628张。其中,医院139133张,乡镇卫生院21581张。
2024年全年全区共有4080人次参加231场国际国内比赛,取得金牌154枚,银牌161枚,铜牌174枚。
广播电视
2024年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
交通
2024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5.1亿吨,比上年增长6.0%。货物运输周转量5688.8亿吨公里,增长5.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5802.8万人,比上年减少1.7%。旅客运输周转量273.9亿人公里,增长8.3%。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辖区现有16个运输机场,3个通勤机场,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的A1通用机场15个,已备案的B类通用机场10个,通用航空企业20家(内蒙古蒙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孝义市悦翔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阿尔山市雪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中联鹏图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成图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王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陈巴尔虎旗蒙翔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内蒙古朗坤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翔瑞国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快线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圣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庆华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翔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内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天鹰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通辽市神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