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农牧业、林业、水利 \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发〔1999〕61号
成文日期 1999-05-21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发〔1999〕61号
成文日期 1999-05-2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田草牧场节水灌溉的决定

发布日期:1999-05-21 11:05 
分享到:
【字体: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六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保障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快全区农田草牧场节水灌溉发展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节水灌溉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我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全区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有3/4的耕地靠天等雨。与此同时由于我区水利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农牧业灌溉长期以来以大水漫灌、串灌方式为主,农牧业用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0%,但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这种状况不仅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而且还导致土壤板结、地温下降,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一些地方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较大范围的降落漏斗,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大批机泵、机电井因此报废。农牧业用水的严重浪费,使得区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据预测,到2000年,全区将缺水20-30亿立方米,水资源紧缺将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开辟水源、节约用水,已成为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世纪宏伟蓝图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区农牧业用水面临短缺与浪费“双重困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战略性措施。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发展节水灌溉工作,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发展农牧业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大幅度增加农牧业基本建设投入;广大农牧民对加强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可以说,进一步加快发展农田草牧场节水灌溉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全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步伐。

  二、明确发展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发展农牧业节水灌溉的指导思想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牧区稳定为目标,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科技服务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节水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因地制宜地推广普及多种形式的节水技术,使节水灌溉形成整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格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全区发展农牧业节水灌溉的目标是,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节水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要重点对现有农田草牧场水利设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改造,对新建水利设施的节水措施进行配套。东部丘陵地区以发展喷灌为主;平原自流灌区以渠道衬砌为主,平整土地,缩畦划块,杜绝大水漫灌;井灌区采取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和喷灌、滴灌相结合的措施,努力扩大灌溉面积;西部干旱地区要积极建设集雨工程,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牧区要大力发展喷灌、管道输水。1999年,全区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20万亩(农田200万亩,草原20万亩),其中,喷灌100万亩,管道输水35万亩,渠道防渗63万亩,微灌、滴灌2万亩。到2010年,全区规划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36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73万亩。其中,新增喷灌843万亩,管道输水291万亩,微、滴灌33万亩,其它节水灌溉1406万亩。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节水灌溉发展步伐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牧业节水灌溉工作,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任务、措施,确保节水灌溉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专项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制度,对发展节水灌溉和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发展节水灌溉措施不力,重视不够,未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要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和典型示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为发展节水灌溉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积极改革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关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以外的其它水利工程设施,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灌区经营为主,农民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办法,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逐步办成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大中型灌区要充分利用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的水土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努力实现以水养水、以库养库的目标,逐步走向自我经营、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要进一步放开、放活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农村牧区“五小”水利工程要采取股份改造、租赁、拍卖、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加强经营管理,扩大生产能力,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新建小型水利工程,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新的水利建设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牧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强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的水商品意识,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凡是来自水利工程的水都要有偿使用。各地区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水费管理的改革步伐,制定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有利于促进节水灌溉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水价和水费管理体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农牧民的接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水费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限量用水、节约用水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牧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群众采取股份合作、合资或联户、独立建设等多种形式,兴建节水灌溉工程,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和水利产业化的步伐。

  (三)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节水灌溉的投入。农牧民是节水灌溉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节水灌溉投入的主体。各级政府要广泛发动群众,坚持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措资金,增加节水灌溉的投入。当前要抓住第二轮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到户后农牧民对土地和草原投入积极性较高的有利时机,引导农牧民增加节水灌溉投入。今后,以工代赈、农牧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农牧业基础建设资金,都要主要用于节水灌溉。

  为了调动地方和农牧民的积极性,今后国家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量的贴息贷款专门用于发展节水灌溉。凡是经批准纳入规划、使用专项贷款的节水灌溉项目,自治区财政将予以贴息,贴息时限、标准及办法由自治区水利、财政部门另行研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级水利、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节水灌溉贷款项目的申报、立项、承贷、资金使用等工作。各级计划、财政、农业、畜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有关部门,要与同级水利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四)抓好示范工程与重点工程,提高科技含量。今后,自治区将在继续抓好土左旗等6个全国节水增产重点旗县和土右旗等10个全国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旗县的同时,重点抓好河套灌区隆胜灌域节水改造工程和锡盟家庭牧场、草原喷灌节水示范工程建设,以典型、样板和精品工程带动全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全面发展。各地区要结合各类示范工程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土壤地理、种植结构等情况,研究和推广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特别要注意推广应用投资少、节水效率高、简便易行的节水技术。要重视提高节水灌溉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各级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努力做好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普及工作。要注意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机械化、标准化、系列化程度。

  (五)要加强项目管理与服务,确保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实行严格的项目申报审批、督促检查、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节水灌溉工作的管理与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级水利服务组织在发展节水灌溉中的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服务网络,开展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技术培训、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充分发挥出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信息来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