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财政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字[2005]312号
成文日期 2005-12-07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财政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字[2005]312号
成文日期 2005-12-0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6年地方预算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5-12-07 11:44 
分享到:
【字体: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事业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5〕37号)精神,现就编制2006年地方预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6年自治区经济财政形势和编制2006年地方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5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收入大幅提高。2006年,从全国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宏观经济环境是好的;从自治区看,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战略的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我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生活中仍然面临和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业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尚需提高,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2006年,由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较重,已定减收增支政策较多,财政收支矛盾将比较突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到位,财政收入的增幅将逐步趋于正常;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完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部分企业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进一步落实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将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支持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就业再就业、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等都需要财政增加安排支出。保持2006年财政预算平衡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根据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2006年自治区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十一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狠抓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人员经费、“三农”、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科学、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需要;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支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2006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6年全区GDP增幅在1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幅在20%左右。

  (二)做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准备工作,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实施工作。深化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减轻农牧场职工税费负担。

  (三)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订和完善统一、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报告制度。

  (四)改进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五)严格控制税收优惠政策。抓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到期的恢复征税;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越权减免税收,不得擅自出台减免税和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制定对企业统一、规范的财税优惠政策。

  三、2006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以苏木乡镇机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和化解乡村债务试点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三补贴”政策,继续落实和完善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加大对农牧业科技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牧区。

  (二)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和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并逐步解决企业分离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努力解决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大力支持城市低保和抗灾救灾,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三)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的需要,确保财政对教育、科学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大力支持发展义务教育,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责任明确的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优化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切实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加大财政对环境保护支持力度。

  (四)调整和完善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五)积极支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相关工作。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准备;认真开展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扩大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方式改革试点,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六)大力支持投资、金融、国有企业等体制改革和创新。

  (七)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要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兴建楼堂馆所,严禁搞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四、进一步做好2006年预算的编报工作

  编制2006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改革,加强对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工作。二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通过编制综合预算,统筹安排税收和非税收入,继续扩大本级部门和单位“收支脱钩”管理范围,凡具有非税收入的部门都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实行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确有需要的,实行就地缴库。三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四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注重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

  各盟市预算编制工作要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继续扩大部门预算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要将自治区对盟市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编入本地区政府预算,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在编制本地区政府预算时,自治区对地方的“两税”返还按上年返还数加当年上划“两税”增长的预计返还数编报,所得税返还、体制性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按上年执行数编制。

  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尽早动手,做好2006年预算编制工作。各盟市要将汇总后的预算(草案)简表经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审核后,于2005年12月15日前报自治区财政厅审核;各盟市、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草案)要经本地区、本部门审核后,于2005年12月25日前报自治区财政厅。

  五、对2005年预算执行的要求

  (一)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收入征管,依法征税,严格控制减免税,任何地方和部门都不得擅自出台减税、免税、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在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同时,努力做实财政收入,提高收入质量,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二)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要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三)严格支出管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确保完成全年支出调整预算任务。要认真研究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加快支出执行进度的长效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超收收入主要用于解决欠发教职工工资、消化历年预算暂付款和赤字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应安排刚性支出。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七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财政工作的经验,制定财政工作“十一五”规划。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七日       



信息来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