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广播、电影、电视 |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 文 号 | 内政办字〔2005〕384号 |
成文日期 | 2005-12-12 |
索 引 号 | |
主题分类 | 广播、电影、电视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
文 号 | 内政办字〔2005〕384号 |
成文日期 | 2005-12-12 |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文化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电影工作的意见
(自治区文化厅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九日)
农村牧区电影工作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于推动农村牧区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电影事业发展现状与农牧民的需求尚有不小的差距。为加快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面向农村牧区、面向农牧民,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原则,继续大力实施“2131工程”,贯彻“政府主导、行业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网络,创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机制,建立为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体系,培育多种所有制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电影数字化工程建设,走出一条适应我区实际和市场经济新形势,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电影发展新路子,全面推动农村牧区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总体目标。争取到2010年,消除电影放映空白点,全面实现农村牧区电影一村一月一场的“2131工程”目标,实现乡乡看电影,村村挂银幕;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质量,在条件较好、市场发育较快、电影放映能力较强、人口较为集中的旗县,推行数字电影,实现国家和自治区两级先进文化旗县都建有一个以上数字电影放映点;结合农村牧区现代化、城镇化进程,逐步改造扩建一批农村牧区电影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网络;培育一批国有、集体、民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牧区电影公司和放映队;逐步形成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增强电影机构自主发展能力相结合,国办电影和民办电影相结合,公益放映与市场运营、有偿服务相结合,胶片放映与数字放映相结合、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相结合的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保障农牧民的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农牧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新型农牧区紧密结合,统筹研究、部署农村牧区电影事业。要把农村牧区电影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扶贫攻坚计划。各级发改委、财政部门要在农村牧区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配合农村牧区电影工作,共同推进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特别是电影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村牧区电影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要坚持农村牧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电影发展的公益性,发挥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国办电影放映单位的主导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农村牧区电影事业的发展;要通过实行政府采购或补贴放映场次、对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好的影院进行扶持等政策,鼓励、扶持各种形式的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活动。
四、加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牧区电影的投入力度,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落实“2131工程”和改善农村牧区电影基础设施条件。要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电影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牧区电影事业,鼓励“影企联姻”,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支持的多种投入机制。要加强对“2131工程”、“西新工程”国家资助放映车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真正用于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并能够发挥最大效益。要强化对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活动的管理,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巩固现有放映网络,并积极培育一批新的放映网点,进一步扩大放映覆盖面,逐步实现规模放映。
五、健全电影服务网络
要通过更新改造农村牧区电影放映设施、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不断增加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在经济发展较好、人口较为集中、有一定市场的地区逐步实现由露天放映向室内放映过渡、由16毫米胶片放映向数字化放映过渡、由免费放映向低价格有偿放映过渡。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站,建立固定放映点,改善农牧民群众看电影的条件,管理和使用好国家资助的电影流动放映车、设备及拷贝,建立固定放映与流动放映相结合,覆盖全区的放映网络,让更多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看上电影。要继续开展“科普之春”电影汇映活动,扩大“科普之春”活动的品牌效益和影响,使电影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三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切实抓好电影进城镇社区、进广场、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工作,特别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主旋律影片的放映,发挥电影在加强农村牧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村牧区电影事业公共服务体系。
六、深化农村牧区电影改革
以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村牧区电影服务质量为核心,深化农村牧区电影改革。要推进农村牧区电影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牧区电影市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农村牧区电影准入,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农村牧区电影事业的发展,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允许和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从事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放映主体格局。对不同所有制主体要一视同仁,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歧视和不公平竞争。加大农村牧区电影营销,培养中介机构和经纪人,扩大农村牧区电影发行和放映。积极推动旗县级电影公司或电影管理站转换机制,适应市场,改善服务,增强活力。
七、培养电影经营、管理和放映专门人才
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培育造就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牧民的电影放映人才队伍。要鼓励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牧区放映电影,努力培养热爱农村牧区电影工作,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吃苦、善服务的新型人才。要扶持农村牧区电影专营大户。要建立农村牧区电影工作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电影放映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