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 包钢博士后工作站扩容
包钢集团将人才链精准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凭借钢铁、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筑巢引凤”,打造人才汇聚的“强磁场”。日前,北方稀土及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包钢博士后工作站实现扩容。
这段时间,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与中南大学姜涛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的3项科研项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白云鄂博铌资源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的研究实验室工艺已经打通,富钾板岩资源中钾、硅、铝的高效分离提取与增值利用研发技术也有了新突破。
包钢矿山研究院火法研究室主任贾中帅表示:“能够借助名校的师生力量,尤其是与博士后一起做实验,学习借鉴他们的科研思路,能带动本地科研人员迅速成长,让我们的科研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作为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引擎,人才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专业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现有科技平台14个,其中国家层次3个,自治区级9个,市级2个。依托院士工作站、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该院持续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和联合培养优秀青年人才。
2023年,包钢矿山研究院获批国家“科改示范企业”,标志着其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后工作站扩容后,按照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包钢矿山研究院拟通过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共同招收矿物加工、冶金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后进站工作,在企业产业发展、科研创新、项目申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想从资源综合利用,尤其是在关键战略性资源方面做出示范。另外在矿山、冶金固废方面通过研发试验最终变成高质化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为包头市无废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包钢矿山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柳建勇说。
提升创新能级、优化人才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人才——技术——市场”的正向循环。截至2024年底,包钢集团共获专利授权469件,制修订各类标准52项,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自治区级(省级)创新平台34个,旗下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涵盖钢铁、稀土等核心领域以及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省级平台为支撑”的梯次布局和多元化创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