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筑就营商盛景 护航经济腾飞

发布日期:2024-02-24 08:06
分享到:
【字体:  

一份初心,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一种使命,绘就出新时代首府的崭新画卷。

——一枚印章管审批,盖下的是呼和浩特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期盼。

——“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缩短的是呼和浩特通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距离。

——“呼宜办·帮办代办”,完成的是服务窗口的前移,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提高的是首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对标一流,在审批提速增效、服务集约集聚上持续发力,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的骄人成绩,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居全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全区第二。

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

环境就是优势,服务就是品牌。

——简政放权,将全市20个部门的158项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基层。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和“免证办”方式,压减材料要件,减少办理环节,总承诺时限压减76%。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报建实现审批、备案、中介、公用服务事项100%在线办理。

——市本级“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事项均提升至1280项,占比98.46%。

——与省外77个城市实现远程异地评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率达到100%。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一批又一批承诺制、容缺受理项目的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投资规模。2022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 1055 个、完成投资 1158 亿元。2023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 1125个、完成投资 1355 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30个。

2023年,呼和浩特市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成为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会城市。

不断在改革创新中求突破

每一次创新,都是对发展的探索和服务的递进。

——在全区首推大型住宅类项目线上“验登合一”模式,企业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后,当日即可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并领取证书。

——在全区首推“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为项目建设节约有效工期1个月。

——在全区首推承诺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与信用公示联动,为项目单位抢抓工期1个月。

——在全区首推工改系统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智能引导和电子签章功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在全区率先实现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好差评”全覆盖,政务服务督查考核机制效果明显。抓实体经济,抓园区建设,是首府的发展战略。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是服务首府发展战略的有效举措。目前,敕勒川乳业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个园区均已成立组织机构,均设立了办事大厅、工作站、助企服务办公室等政务服务场所,通过“签订授权协议向园区赋权”“帮办代办服务”“组建专班上门服务”等方式,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目标。

2023年12月26日,全市政务服务“进商圈”活动正式启动,重点围绕企业群众日常办理的高频事项,采取现场办理、帮办代办、上门送证等方式,将工作窗口前移,变坐等“群众来办理”为上门“主动去服务”,实现了便民利企“零距离”。

跨区域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事无大小,期于利民。

时间刚刚跨入2024年,1月3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携手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首批192项通办事项,涵盖行政层级、事项类型和办事主体三个方面,实现了“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1月22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京津冀呼跨区域通办窗口正式运行,营业执照补领换发、住院门诊费用报销、养老待遇申领、公积金提取等2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受理、办理。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2023年开始,我市统一61个事项标准,打造“呼宜办·帮办代办”品牌。开发呼宜办小程序,实现掌上“约、问、查、评”功能。“呼宜办·帮办代办”覆盖了全市8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33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3840名帮办代办人员为群众提供了众多贴心的上门帮办代办服务。

与此同时,全市1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02项“全区通办”,561项呼包鄂乌“四城通办”,347项“同城通办”。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行。奋进在新时代的呼和浩特,正在以高效的“放管服”改革阔步前行,打造现代化“五宜城市”,也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 


信息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