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托也称作碗团、碗脱、碗坨。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圆圆的碗里蒸熟后,外形呈团状,故称碗团,象征着团团圆圆。另一说将洗好的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后脱出,故称碗脱,而脱出后的荞面外形呈坨状,故又称碗坨。在准格尔旗汉语方言中,“团”“脱”“坨”“托”,读音相似,后来也就有了碗托这种称呼。
河套硬四盘是河套地区的传统大菜,流传至今百余年。这并不是一道菜,而是由外酥里嫩的“酥鸡”、鲜美糯嫩的“丸子”、肥而不腻的“扒条肉”和鲜美可口的“清蒸羊”四道菜组成的特色菜品。原料经过水煮、油炸、焖蒸制作而成,成菜色泽红亮,鲜香醇美,口味大众化,一直流传着“有宴必有‘硬四盘’”的说法。
酸粥是由糜米、大米、小米等经过发酵熬制而成的一种粥,在河套地区的饮食结构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是人们下地干活时随身携带的食物。田间劳作辛苦,喝上一碗酸粥或酸米汤,既充饥又解渴。因此,河套民间流传有“展展活活的酸粥,把胡麻盐来蘸,真是咱庄户人的扛硬饭”的俚语。
流传于土默特右旗的麻糖制作技艺以大麦、黄米、大米为原料,用传统的配方,经过15道工艺流程,25个环节精心制成,香味扑鼻,甜而不腻,风味独特,吃后令人回味无穷。虽名为麻糖,但其原料并没有添加任何一种糖,这是土默特麻糖区别于其他地方麻糖的一个重要特点。
酿皮,用小麦面加工的大众食品,以巴彦淖尔市的酿皮最为出名。
涮羊肉的特色:肉鲜嫩,汤鲜美,回味无穷。将羊肉切成薄如纸的片,盛入盘中待用。放入芝麻酱、料酒、醋、酱油、辣椒油、腐乳汁、葱花、香菜末、精盐、味精等调料,根据口味适当增减,用筷子夹入少量羊肉片略烫二三分钟,捞出蘸食调料,同时,还可放入粉丝、白菜、菠菜等蔬菜,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
奶嚼口,也称奶油,主要做法是将刚挤出的生牛奶倒入洗净的容器,夏季放在阴凉处,冬季放在暖炕上,过一段时间便发酵凝结,形成凝结乳。凝结乳分上下两层,上层呈淡黄色,奶香扑鼻,蒙古语称“朱和”,汉语称“嚼口”。
菜包也叫饭包,是通辽地区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饮食,如今菜包已从寻常百姓家走上了宾馆酒店的餐桌,成为招待贵宾的一道独具特色的美味。
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或从白油中提取,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惯。
海拉尔,这座草原上的明珠,既有新石器时代先民留下的细石器遗存,又有清代戍边古城的历史回响;既有反法西斯战争的铁血记忆,又有文旅融合的现代华章,编织出一幅跨越7000年的文脉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