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燕峰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局局长王晓东回答了记者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燕峰
(2019年1月22日)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我区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广大农牧民工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16年9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作出了系统的制度部署。
2018年,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全力整改攻坚,在摸清底数、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责任、工作调度、百日攻坚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四个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拖欠谁负责”的总体原则,形成了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
第二,开展全面排查,建立“三个台账”。排查在建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台账。排查制度落实情况,建立“两金三制”等制度台账。排查欠薪隐患,建立案件查处台账。
第三,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八项制度”。印发长效机制通知,配套实名制管理等8项基础制度。协同住建等部门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和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等具体办法,构建形成 “1+N+X”治欠保支制度体系。
第四,抓住薄弱环节,突出“五个强化”。针对国家2017年度治欠保支考核指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23项整改措施,强化了建筑市场秩序整顿、制度落实、欠薪案件查办、失信惩戒、欠薪积案化解五个方面工作。
第五,压实工作责任,做到“四个严格”。严格工作调度。每半月、月、双月报告情况,每两个月召开工作调度分析会。严格通报制度。每月全区通报治欠保支进展情况,不护短、敢亮丑,层层传导压力。严格督查督办。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地区进行督查、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直到问题解决。严格进行考核。印发保障工资支付考核办法,实施专项考核,对考核为C等次的盟市进行了约谈。
第六,开展“百日攻坚”,部署“七项行动”。紧盯“三个确保”目标,部署春节前百日攻坚行动。突出重点行业、政府工程、建筑市场秩序、制度落实、欠薪案件查处、明察暗访及专项审计等整治工作。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发多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10月份以来,自治区以治欠保支“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上下一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治欠保支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第一,制度覆盖稳步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在建工程项目中,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制度覆盖率由前年底的86%提高到99.88%;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覆盖率由43.7%提高到99.88%;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覆盖率由13.9%提高到93.99%;施工现场维权公示制度覆盖率由51.3%提高到100%;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覆盖率由64.2%提高到100%。
第二,案件查处持续加大。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9人,移送检察机关案件2起,帮助2839名农牧民工讨要工资2068.5万元,处置欠薪事件63起。各级司法部门办理涉及农牧民工追偿工资法律援助案件7946件,为农牧民工挽回经济损失10441万元。各级人社部门受理工资类举报投诉案件686件,涉及1.072万人,追发工资等待遇1.58亿元,结案率100%,案件数、金额和人数同比下降48%、73%和71%,拖欠农牧民工人数占比由去年底的7.2%下降到0.4%。
第三,督查督办效果明显。截至去年12月底,及时交办了党委督查、信访、公安网情通报的有关线索89个,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群聚、群访等事件,通过督促集中解决欠薪问题,及时进行了化解和预防,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百日攻坚行动取得成效。通过百日专项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7363户,为941名农牧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322万元,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形势总体平稳。
第五,举报投诉联动顺利启动。目前,举报投诉全区联动系统内账户2673个,各部门承办人员有2673人,正在办理的举报投诉案件51件,做到限时办结。
取得这一切看似普通的数字背后,是得益于全区各级上下一心实现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的决战决胜的决心,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部署,得益于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合拳”。
一是“部署拳”。自全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视频会后,自治区副主席欧阳晓晖先后主持召开了自治区治欠保支调度分析会、带队向人社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赴部分盟市开展治欠保支工作调研。人社厅厅长那炜清对网上舆情案件进行专项督导,自治区就业与农牧民工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转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等的批示精神、通报了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的审计报告。
二是“督查拳”。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度保障农牧民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派出工作组对各盟市的重点欠薪案件线索和在建项目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督办督查,有效地推动了国家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各盟市在同落实的同时也同部署开展了治欠保支工作“回头看”行动。
三是“惩戒拳”。通过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官方网站、“信用内蒙古”向社会公布欠薪失信“黑名单”57户,其中,去年12月份新公布10户,加大了推送和多部门联合惩戒力度。
四是“宣传拳”。为将打击治理恶意讨薪、恶意欠薪带来的后果让更多的从业者知道,各地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广泛宣传报道。有的在电视、电台滚动播出;有的印发宣传手册;有的下厂矿进行现场讲解;有的在公路沿线张贴标语;还有的在手机微信、短信等客户端进行推送,加大了对恶意讨薪、恶意欠薪行为的治理力度。这样一场“治欠保支”百日攻坚行动风暴已在内蒙古各地家喻户晓。
下一步,内蒙古将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打赢攻坚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胡春华副总理、张纪南部长的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批示要求,严格落实欧阳晓晖副主席以1月初调度会上的部署要求,从严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
二是全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确保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全部清偿;确保社会投资项目欠薪在2019年春节前全部清偿,确保不发生5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扎实推动百日攻坚活动。以强化工作调度为执行力,推动各级严密联动措施,配合开展暗访督查,开展抽查审计查问题的形式。不断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总结经验、推动落实。
三是抓好“两金三制”关键制度的落实。把这些制度切实落实到在建工程项目中,把银行按月制度落实到每名农牧民工手里。在执行中不打折扣,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建立管用的、有实效的制度。我们相信真正把这个系列制度执行好了,相信企业就不能欠了!
四是抓好“黑名单”公布。对企业违法一定要从严处理,把握好入“黑名单”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达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二引发群体和极端事件的,三是非法分包转包的。我们相信真正把这个利剑用好了,相信企业就不敢欠了!
五是畅通举报投诉途径。这些年来,农牧民工为讨薪,东奔西走,找不准大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举报投诉系统”让农牧民工足不出户,就能投诉举报,再不跑冤枉路,花冤枉钱,我们“一网通办”,属于哪个部门的交哪个部门办,限时办。让劳动者都变成治欠保障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同时,在门户网站建立受理举报投诉窗口,在内蒙12333咨询平台、内蒙古12348法律咨询、信访、住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餐饮住宿等行业主管建立举报投诉网上和现场窗口,接受劳动者的举报投诉,使举报投诉得到系统全面归集整理。我们相信真正农牧民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了,企业就不敢欠了!
六是加大案件转交督办。及时收集、整理各类途径的举报投诉案件,迅速组织转办交办,加强对办理情况反馈、通报、统计和重点案件督办、挂牌督办。严肃查处迟办、误办、错办案件问题,提高办案效率。加强案件办理情况反馈。对受理的举报投诉案件,通过短信息、微信、电话、书面等方式及时向举报投诉人反馈案件办理信息,让举报投诉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让劳动者流汗不流泪。
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每年年底的农民工工资问题,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如果建立的话,又有什么样的措施?
王燕峰:在把工夫下在平时的基础上,我区已经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应急周转金、工资保证金、工资与工程款分账、实名制、工资专用账户和按月银行代发工资、维权公示、联合执法检查、违法行为社会公布等8项基础制度。
应急周转金制度,着力保障政府在使用工资保证金后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启用这项跟进性救济措施。
工资保证金制度,着力解决建设类企业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后的一项救济措施;
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使工资与工程款分账,各行其道,着力解决和预防工程款与欠薪争议问题;
实名制管理制度,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不签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引发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
工资专用账户和按月银行代发工资制度,着力解决按月发放工资和工资发放证据纠纷与争议问题;
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着力解决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后,农牧民工能够及时找到法律救济渠道问题。
联合执法检查制度,一方面,着力解决工程项目依法集体决策、审批手续、各项工资保障制度落实、拖欠工程款、拖欠工人工资以及违法发包、转包、挂靠、分包执法问题,抓源抓早抓小,预防发生拖欠工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在法律范围内履行行政主管责任,加强失信惩戒,使用企业违法行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正确理念。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马上就要过年了,农民工工资如果被拖欠的话,第一时间应该联系哪一个部门?在加强部门协作上,治欠保支工作在2019年有什么样的新举措?
王晓东:春节很快就到了,农民工被欠薪,都很急迫!急着拿钱回家过年,我从农牧民工个人的角度,给父老乡亲们一些建议:
第一,尽可能通过合法渠道实现就业,通过合法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找工作,防止受骗上当。
第二,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劳动合同是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据。此外,合同内容不要笼而统之,要把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发放方式、发放时间等等约定清楚,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如果真的被欠薪,农牧民工维权的渠道是畅通的:
1.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都设立了政策咨询热线电话——12333,可以随时解答政策咨询,同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都已普遍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农民工可以随时拨打电话获得维权服务。
2.所有劳动监察机构都设立了举报投诉信箱和接待窗口,一些地区还设立了"农牧民工之家",方便农民工维权。
3.农民工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也开辟了绿色通道,快裁快审。
4.各地司法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也提供了广覆盖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总之,农民工遇到欠薪,他们的维权渠道是畅通的。
5.就是网上、手机上也能投诉举报。只要您登录内蒙古12333,到劳动关系界面,有“拖欠工资举报投诉”,先不要急,要认真看须知。然后再进行举报或投诉。
这里我们父老乡亲们介绍的是这个系统的功能。
这里有举报投诉须知、投诉窗口、举报窗口、有实名制查询、有审批项目查询、有在建项目查询,您没有收集的信息,我们代您准备了。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去年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开始实行,请问目前实施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让这个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晓东: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从2018年1月1日实施,如今已经整整一年,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纳入“黑名单”?根据规定,
一是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达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我区有明确的具体数额标准。
二是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三是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凡是符合这三种情形的,就应当纳入“黑名单”。
自治区发改委等44个部门签订了联合惩戒备忘录,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由相关部门实施30条惩戒措施。实施一年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57个符合“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被依法列入了“黑名单”,而且实实在在地受到惩戒。应该说,“黑名单”制度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新的有力措施。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黑名单”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列尽列、应入尽入”,并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全方位惩戒,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