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呼和浩特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詹少彤通报了有关情况,并和呼和浩特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兰胜斌、呼和浩特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焦志军、呼和浩特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苏庆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呼和浩特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詹少彤
(2019年1月31日)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呼和浩特海关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春节临近,在此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欢乐,万事如意!下面我通报一下2018年呼和浩特海关服务外贸发展,助力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有关情况以及2019年推出的有关举措。
2018年,呼和浩特海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总署党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精准服务自治区开放,不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全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值首破1000亿元大关,达1034.4亿元,同比增长9.9%,全方位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呼和浩特海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顺利实现出入境检验检疫队伍和管理职责划入海关,新海关职责更宽广、队伍更壮大,服务对外开放更加有力;关检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全时段深度融合,通关效率大大提升。在业务改革方面,呼和浩特关区全部5个陆路口岸全部建成运行智能卡口,实现了对公路口岸货运车辆的智能验放,形成了具有边关特色的“提前申报、卡口验放”新模式,自治区口岸通关水平一举迈入全国陆路边境口岸的前列。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提效降费,呼和浩特海关2018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82.45%和71.08%,在全国海关整体通关时间排名进口列第13位、出口列第3位;超额完成年内压缩三分之一通关时长任务,通关时效水平创历史新高。不断助推自治区提升开放层次,全力打造各类开放政策高地,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包头和巴彦淖尔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满都拉、策克进境肉类指定口岸通过预验收。
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国海关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十届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综合施策,创新监管,精准服务,助力内蒙古扩大高水平开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精准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
一是支持扩大口岸开放。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将重点支持乌力吉口岸、包头二里半机场、二连赛乌素机场常年开放。抓住呼和浩特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与服务政策落地。全力推动二连浩特、策克口岸进口屠宰羊项目落地实施,满都拉、策克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早日通过验收,协助做好白塔国际机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申报工作,推进农业“走出去”粮食回运口岸落地加工和蒙古国饲草常态化进口,加快二连进口木材检疫处理区和加工区建设。推动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运维效能。
二是积极打造开放新高地。深入落实综合保税区新政21条,配合地方政府抓好意见实施,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全力推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积极推动巴彦淖尔市和包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高标准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尽快实现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探索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平台的“试验田”,迅速、全面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建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海关配套监管模式。
三是支持自治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卫生检疫国际合作,发挥好国际卫生条例(口岸)合作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国际旅行医学合作中心内蒙古分中心作用,深化跨境病媒生物联合监测,共同提升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源头治理能力。深化中蒙边境地海关统计数据国际合作,将贸易统计数据交换推广至关区各边境地海关,适时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加强成果转化。推进中蒙海关联合监管作业纵深发展,加快“关铁通”项目和TIR公约实施,促进中欧班列发展。积极支持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扩大进口,支持出口转型升级。主动协助海关总署推进中蒙AEO互认合作,支持辖区优质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内蒙古企业“金字招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是做好统计研究服务。立足“数据+研究”,拓展统计分析与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自治区经济转型需求、新海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分析研究,做好统计监督预警。切实围绕自治区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支持自治区企业“走出去”等内容开展研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严格数据管理,改进统计服务,畅通研究报告报送渠道,注重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统计分析工作水平。
二、多措并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一是在提效能方面。紧密结合关区实际,扎实开展新一轮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年内实现“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提高进口货物“提前申报”比例。提升贸易全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业务协同处理能力,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多报、进出境通关全流程无纸化,在进出口监管证件联网核查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证件网上申请办理。充分挖掘压缩通关时间的潜力,深入研判制约通关时效提升主要因素,多措并举压缩各环节通关时间。加快“智慧海关”建设,根据总署部署安排,争取启动“智能审图”作业,提高审像工作智能化水平,提高进出口货物、车辆通关效率。在货运现场全面智能卡口的基础上,今年将启动进出境小车通道智能卡口建设工作,为关区边民互市贸易系统、智能审图等项目试点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按照总署部署,适时启动大宗资源性货物境外预检模式,稳妥推进检测数据“第三方采信”机制。
二是在减环节方面。统筹推进关检业务全面融合。按照全国通关一体化关检业务全面融合部署,巩固“统一申报单证”改革成果,加快实现作业系统、风险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执法的统一。构建进口“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实行进境安全风险防范“两段准入”和口岸分类提离,加快推进口岸监管“查检合一”、后续监管“多查合一”、企业监管体系“无缝对接”。推动精简进出口环节证件,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和流程,实现全部随附单证电子化。
三是优化服务方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向全执法领域拓展,实现全链条管理“选、查、处”分离。利用行政相对人统一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备案“一网通办”。深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降低企业营商成本。实施“多报合一”改革,优化企业管理手续。探索实施属地纳税人管理,精准画像重点纳税企业,落实差别化信用管理措施。优化税收服务,大力推进汇总征税、创新担保等改革,积极落实各项减免税政策。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支持AEO企业便利通关,落实差别化措施,加大联合激励、联合惩戒力度。
四是在降费用方面。坚决清理违规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全力规范收费行为。指导沟通各地不断完善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切实做到清清楚楚收费、明明白白交费。
三、强化把关职能,坚决筑牢安全屏障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赋予内蒙古的历史使命,也是海关的一项政治任务。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提升政治站位,发挥职能作用,把好祖国北大门,守好首都的护城河。
一是严密国门生物安全防控。加强进境疫病疫情风险监测,不断提升疫病疫情、有害生物检出率。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深化与相关厅局联动协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作取得实质进展。先行先试蒙古国区域化引进屠宰活羊检疫模式,逐步建立“境外无疫区区域化+生物安全通道+边境口岸指定加工”的跨境动植物生态安全陆路示范口岸。持续扩展“引进优良种用动植物陆空口岸走廊”,带动当地农畜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筑牢卫生检疫防线。强化口岸卫生监测、加强口岸病媒生物监控,全力防控鼠疫等重点传染病。加强联防联控及入境后监测体检、预防接种,强化国际旅行健康保障。推进西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协作组建设,起步创建“ 一带一路国际旅行健康服务平台”。强化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指导鄂尔多斯机场口岸通过口岸核心能力验收,创建二连公路口岸国际卫生陆港,探索制订《创建国际卫生陆港标准》。
三是严把进出口食品安全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开展肉类、蔬菜等进出口重点、敏感食品专项治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口岸把关,严格进口食品核查、提升口岸检测能力。加强源头管理,推动出口食品本底调查和蒙古输华肉类生产企业回顾性审查。深化打击冻品走私,加大非法进出口行为查处力度。主动跟进进出口食品标签检验监管制度改革,推动中蒙俄等“一带一路”国家食品安全国际共治。
四是强化商品检验监管。推动基于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模式改革,建立重点监管对象清单,实施差异化、精准化检验。严密监管进出口危险化学品。严密监管高风险资源性进口商品。加强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
五是持续保持打私高压态势。开展“国门利剑2019”联合专项行动、“蓝天2019”行动,聚焦打击洋垃圾、象牙等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疫区冻品、资源性产品等“四类重点”以及涉毒涉枪、涉税商品走私犯罪行为。持续开展“严控非洲猪瘟疫情、严打疫区动物及其产品”专项行动,巩固打击冬季冻品走私“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果。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主要内容,谢谢!
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您好,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请问兰处长,呼和浩特海关在支持我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兰胜斌: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关辖区内现有综合保税区2个,其中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于2018年12月28日通过海关总署等九部委的联合验收;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已于2018年9月通过国务院批准将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提出了21项具体举措,其中由海关总署牵头负责的共12项举措:
1、提前适用政策。自国务院批准设立综合保税区之日起,对入区企业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等,在确保海关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可按现行规定享受综合保税区税收政策。
2、释放企业产能。允许综合保税区内加工制造企业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
3、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简化海关业务核准手续,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自主备案、合理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
4、促进研发创新。除禁止进境的外,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从 境外进口且在区内用于研发的货物、物品,免于提交许可证件,进口的消耗性材料根据实际研发耗用核销。
5、简化进出区管理。允许对境内入区的不涉出口关税、不涉贸易管制证件、不要求退税且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物品,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模式。
6、便利货物流转。运用智能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简化业务流程,实行数据自动比对、卡口自动核放,实现保税货物点对点直接流转,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7、促进文物回流。优化文物及文化艺术品从境外入区监管模式,简化文化艺术品备案程序,实施文物进出境登记审核,促进文物及文化艺术品在综合保税区存储、展示等。
8、创新监管模式。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口已获批的人用疫苗或体外诊断试剂,允许在具备必要监管查验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内查验。境外入区的食品,如需检测的,在抽样后即放行,对境外入区动植物产品的检验项目,实行“先入区、后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后续处置。
9、发展租赁业态。对注册在综合保税区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涉及跨关区的,在确保有效监管和执行现行相关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按物流实际需要,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
10、支持服务外包。允许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专业设备开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跨境服务贸易。
11、支持期货交割。支持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开展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12、推广创新制度。经政策评估后,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
针对以上举措,我关将按照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并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对于《意见》提出的其他9项举措,我关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抓好落实。
我关将积极支持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同时推动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做好综合保税区政策推广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谢谢大家!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您好,我想请问一下苏庆处长,关于支持外贸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呼和浩特海关有哪些服务举措?
苏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促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海关企业管理部门立足部门职能,对标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减轻企业经营负担、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等四个方面,采取务实举措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主动开展民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对海关工作意见建议,深入蒙草抗旱、阜丰生物等重点企业开展民营企业发展专题调研4次,宣传海关政策。大力开展政策扶持,定期召开关区政策宣讲会,制作“企业政策二维码指引”,建立覆盖近700家企业的“企业之家”微信群(民营企业占80%以上),多措并举拓宽政策普及覆盖面。为重点民营企业配备“关务联络员”,签订《合作备忘录》,及时解决企业通关环节难题,指导企业提升信用等级,促进企业规范管理。
二、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简化民营企业办理进出口注册备案手续,实行“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利用“互联网+现场”多种模式,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压缩业务办理时限,降低民营企业营商成本,报关单位注册登记业务压缩到1个工作日办结;符合条件的企业认证作业从90日压缩到30日内办结,上调企业信用等级,助力企业及早享受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优化出口食品备案企业审批手续,取消该项审批中30个工作日的专家评审时间,采取服务前置措施,提前指导企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对民营企业在办理货物通关、信用管理等业务中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应惠尽惠。对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兴贸易主动跟进,指导企业规范起步、快速发展。落实常规稽查“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实现常规稽查对象和人员随机选取,2018年常规稽查随机选取率达到93.5%。公开执法监督渠道,实行执法标准化,打造阳光公开、公正透明的执法环境。
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打造“组合拳”,着重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一方面运用好信用管理手段,加快外贸民营企业信用培育,重点将守法经营、业务量大的企业纳入培育范围,大力宣传海关信用管理制度和AEO(即“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经认证的经营者”)国际互认合作成果(目前中国海关已与36个国家或地区海关实现AEO互认),并提供个性化指导,让更多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国内外海关通关便利和优惠措施。经过精心培育,我区伊利集团、鹿王集团、金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维电子(内蒙古)有限公司等一批自治区知名企业成为海关认证企业,打造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金字招牌”,目前关区25家认证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近40%。另一方面积极助推自治区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指导企业对标国外法律完善质量体系管理,大力推动出口食品企业对国外官方注册。伊利集团成为全国可向俄罗斯联邦出口乳制品的十家企业之一,自治区内在国外注册食品企业已达84家(满洲里关区25家)。
下一步,呼和浩特海关将继续按照海关总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一如既往抓好各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举措,更好促进自治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谢谢大家!
科技日报记者:您好,请简要分析一下2018年自治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情况,谢谢!
焦志军:2018年,我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继续保持增势,全年进出口达699.3亿元,增长14.6%,高于全国增速4.9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增速4.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区外贸总值的67.6%,比重较2017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6.9亿元,增长15.9%;进口482.4亿元,增长1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为拉动我区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一、2018年我区对沿线国家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蒙古国、俄罗斯联邦为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在我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对蒙古国进出口327.7亿元,增长24.1%,占同期我区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下同)46.9%;对俄罗斯进出口197亿元,下降4.2%,占28.2%。
(二)出口以机电产品、钢材和农产品为主。2018年,我区对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55.1亿元,增长39.6%,占我区对沿线国家出口总值的(下同)25.4%。同期,出口钢材50.9亿元,增长60.6%,占23.5%; 出口农产品48.3亿元,增长11.6%,占22.3%。
(三)煤炭、锯材和铜矿砂进口占据主导。2018年,我区自沿线国家进口煤炭175亿元,增长23.7 %,占我区自沿线国家进口总值的(下同)36.3%。同期,进口锯材93.6亿元,下降5.8%,占19.4%;进口铜矿砂87.2亿元,增长39.4%,占18.1%。
(四)前三位地市保持稳定。2018年,我区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前三位地市分别为巴彦淖尔市、满洲里市和二连市,进出口值分别为231.3亿元、153.8亿元和72.7亿元,分别增长27.2%、下降8.6%和增长14.3%,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区自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65.5%。
二、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的原因
(一)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补性强,互利合作带动贸易增长。我国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通过与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优势互补,将我国的技术、资金、管理与沿线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推动双边合作。
(二)中欧班列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我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深化。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二连口岸中欧班列共运行26条线路,共发运1052列、总箱数44817箱,货运量68.17万吨,货值27.77亿美元,运行列数、箱数、货运量、货值分别是2017年的1.8倍、1.7倍、2.1倍、1.1倍,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经贸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不断推进,相关产品出口增长带动出口贸易增长。随着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带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一带一路”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
总体来说:“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战略构想明确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企业来说蕴含着很多发展和投资机会,一部分企业通过输出必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同时给资本寻找出路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詹关长,今年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泛口岸经济,变通道经济为落地经济,在这一方面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有哪些具体举措?
詹少彤: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发挥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由“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力支持自治区口岸经济发展,是呼和浩特海关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2019年呼和浩特海关将重点抓好3项工作: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泛口岸经济做大做强。今年我们将继续支持沿边口岸大力推进煤炭、铜矿、铁矿石等进口矿产资源落地加工或离岸就近加工,实现口岸经济与所在地盟市加工工业、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实现口岸由物流增值向内陆生产加工增值转型。全力推进策克口岸进口屠宰羊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尽早完成满都拉、策克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验收,进一步促进对蒙肉类产品进口贸易健康发展。针对近年自治区对于进口冰鲜水产品、汽车消费需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进口冰鲜水产品和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申报工作。探索高风险农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加大支持农业“走出去”粮食回运力度。继续推动蒙古国饲草进口,解决牧草短缺困境。打造“北方动物陆空走廊+自治区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双边资源优势助推自治区畜牧业升级。建设中蒙俄食品安全大通道,推动扩大进口规模和品种,开拓关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目的地。
二是主动对接,打造沿边与内陆协同开放新格局。在思路上主动适应自治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围绕自治区提出的推动呼包鄂及乌兰察布协同发展部署要求,推动海关管理资源、服务举措兼顾口岸经济发展和呼包鄂等中心城市的开放,重点支持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和包头、巴彦淖尔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监管场所建设发展,支持区域内机场、铁路口岸对外开放。促进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临空产业等新兴业态、高端平台和高端功能集聚,推动呼包鄂等内陆地区形成立体开放格局,进一步辐射带动沿边口岸经济的发展,全面实现“口岸一线通得快、内陆开放搞得活”。
三是高质量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服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赋予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新使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综合保税区现存的问题瓶颈,又着眼长远,促进引导综合保税区培育新业态,积聚新动能,培树新优势。呼和浩特海关辖区的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2018年已通过国家验收,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获批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下一步,呼和浩特海关将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21项措施在综合保税区内落地,进一步便捷货物进出,便利企业内销,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力争将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自治区新的高水平开放平台。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