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
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新闻发布会
1月22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新闻发布会。呼和浩特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华通报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并介绍了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的举措和成效,呼和浩特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刘明琦、呼和浩特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周晓剑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问。
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呼和浩特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王华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下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工作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
据呼和浩特海关统计,2023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965.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下同)增长30.4%,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0.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增速排名第3位。其中,出口785.7亿元,增长28.1%;进口1179.6亿元,增长32%。2023年,全区进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第24位,较2022年提升2个位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外贸走势持续向好。2023年,全区进出口延续向好走势,全年各月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12月当月,进出口244.5亿元,同比增长36.2%,月度贸易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二是民营企业经营主体活力充足。2023年,全区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3266家,比上年增加623家。其中,民营企业3127 家,合计进出口1492.3亿元,增长41%,比全区外贸增速高10.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值的75.9%,提升5.7个百分点。
三是对 “一带一路”国家增幅显著。2023年,全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22.1亿元,增长40.9%,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值的77.4%,提升5.7个百分点;出口538.4亿元,增长38.2%,进口983.7亿元,增长42.5%。其中,对蒙古国进出口699亿元,增长50.7%;对俄罗斯进出口346.6亿元,增长77.3%。
四是机电产品成为出口主力。2023年,全区机电产品出口292.2亿元,增长118.9%,占同期全区出口值的37.2%。同期,“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出口23.8亿元,增长48.1倍。
五是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2023年,全区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936.2亿元,增长48.7%,占同期全区进口值的79.4%。其中,能源产品507.6亿元,增长75.1%;金属矿砂进口420.7亿元,增长25.6%。
六是综保区、新业态势头良好。2023年,全区3个综合保税区累计进出口283.2亿元,增长122.1%,拉动全区外贸增长10.3个百分点。同期,跨境电商进出口45.6亿元,增长261.8%。
总的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低迷、外需疲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内蒙古自治区外贸顶住压力,稳规模、优结构持续推进,广大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内蒙古外贸呈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2023年12月,通过贸易景气指数对区域重点企业调研显示,90%的企业对未来进出口表示乐观看好,预期全区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2024年或将实现外贸“开门红”。
2023年呼和浩特海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畅通物流通道,全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助力自治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总的看,有关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智慧赋能监管服务,通关更加高效。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方案落地落实,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守国门、促发展能力水平。在公路口岸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卡口、智能闸机等验放设施,辖区公路口岸63条货运通道实现无人值守自动验放,公路口岸客运通道智能卡口全部建成,实现无感通关“读秒放行”。5个口岸开展进口煤炭检验采信模式业务试点,构建“系统选、机械采、一线监督”新模式,全年,共对7633批、2233.42万吨进口煤炭检验采信,实现“即报即放”。打造运行管理一张图、智慧验放一体化、消杀管控一条链、远程指挥一站通“四个一”的口岸智能化通关新模式,辖区口岸煤炭年过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呼和浩特海关监管进口煤炭6688.4万吨,增长131.2%,是2022年全年煤炭进口量2.3倍,占全国煤炭进口量的14.1%,位列全国海关第一位。
二是稳链强链协同助力,通道更加畅通。持续助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优化检验监管要求和模式,试点实施铁路口岸进口铜精矿“口岸+目的地”联合监管,口岸放行时间由3—5个工作日压至3小时以内。建立全方位、多维度支持稀土产业发展的措施体系,稀土商品检验时长压缩50%以上。以“先放后检”监管模式保障5.51万吨进口原油快速通关。持续保障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稳定畅通,“中欧班列+进境快通”模式业务落地发展,平均每天每标箱为企业节省仓储费60元,压缩通关时间1至2天。全年,“中通道”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全年首次突破3000列,达到3294列,创历史新高,运行线路增至70条。
三是以行促效助企纾困,成效更加显著。两级党委班子成员走访服务企业317家,优化“企业点题、海关答题、推动落实、评价效果”关企互动机制,“承蒙关问·有呼必应”服务品牌底色更加鲜亮。建立重点企业档案,深入挖掘新开办企业进出口潜能,辖区新增外贸企业2384家,总数达1.38万家。大力支持“天赋河套”等“蒙字号”品牌建设,力促全国首个籽仁类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巴彦淖尔市。推动我国乳品实现对越南准入,推动河套地区哈密瓜、乌兰察布地区新鲜马铃薯等5种特色食品首次出口或开拓新市场。全年,监管服务出口食品41.91亿元,同比增长21.87%。
四是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动能更加充足。支持辖区口岸有序稳妥复通,关区对蒙口岸全部实现客货双通。全力推动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监管现场试运行24小时通关。包头航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保障“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伊斯坦布尔”全货运包机航线顺利开通运行。推动西北地区首个集进境冰鲜、水果、食用水生动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正式获准启用。认真落实海关总署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措施,探索打造呼和浩特综保区与天津港口“区港联动”快速通关模式,全力支持鄂尔多斯综保区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联动发展,助推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鄂尔多斯外贸增长新动能。全年,2个综保区进出口总值145.45亿元,同比增长57%。
下一步,呼和浩特海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快智慧海关建设、实施智关强国行动,为促进自治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海关力量。
以上就是我要通报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2023年我区外贸进出口实现贸易值再创新高,您认为支撑我区外贸再创新高,实现贸易稳中有进的因素有哪些?谢谢!
呼和浩特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周晓剑:谢谢提问。具体看,外贸增长的支撑因素有3个方面:
一是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见效。2023年,我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贸促稳提质的各项工作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落地见效,实现我区外贸稳中有进、优中有升。
二是国内生产持续回升,大宗商品供应增速加快。国内制造业持续稳定恢复,对能源、金属矿砂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受大宗商品冬储、补库需求,叠加去年进口价格高基数效应下降的影响,去年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拉动我区外贸增长20.4个百分点。
三是对传统市场及新兴市场保持较强的贸易势头。在稳住蒙、俄传统市场的基本盘上,鼓励企业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积极应对国际需求变化,抢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我区对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及东盟等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我区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进出口的情况,有哪些亮点?
呼和浩特海关统计分析处副处长周晓剑:谢谢提问。“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我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经贸领域深入合作,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贸易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一是外贸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522.1亿元,同比增长40.9%,占我区外贸总值的77.4%;拉动我区外贸增长29.3个百分点。2013-2023年间,我区与共建国家外贸年均增长率11%,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促进我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推进。2023年,我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538.4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商用车出口120.3亿元,增长333.7%;农产品出口76.6亿元,增长34.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5.6亿元,增长48.9%; “新三样”产品出口12.4亿元,增长24.7倍。
同期,我区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983.7亿元,同比增长42.5%。其中,大宗商品进口838.3亿元,增长51.4%,占我区与共建国家进口值的85.2%。其中,煤炭475.1亿元,增长70.1%;铜矿砂247.7亿元,增长34.4%;原油20.5亿元,增长114.5%。
北疆新闻记者:中欧班列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能否介绍一下,去年海关在支持中欧班列运行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将有哪些新举措?
呼和浩特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刘明琦: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呼和浩特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2023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3294列,同比增长30.8%,并已持续12个月保持增长态势,线路累计达70条。乌兰察布出入境中欧班列125列,同比增长216%。
一是支持、推动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不间断开展政策引导,并争取先行先试,推动地方和企业拓展中欧班列搭载货物种类,实现双向重载运输,促进中欧班列扩量增线。
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中欧班列“铁路快通”业务,实现呼和浩特海关中欧班列“中通道”首票进境快通业务落地,持续扩大“铁路快通”模式应用。
三是深化“中欧班列+”作业模式,发挥“中欧班列+国际邮件、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优势,支持乌兰察布市七苏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申建,推动中欧班列提速增量,指导2家企业完成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备案,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数200.96万票,是上年的22.21倍。
四是加强落实通关保障,持续完善“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服务措施落地。不断扩大直提直装范围,将关区进出口危险品全部纳入。
五是继续推进“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在我关落地,通过中欧海关以及海关与企业间合作,建立安全、便利、智能化的国际贸易运输链。今年以来,碳酸钠、橡胶、炭黑等货物首次通过班列进口,大麦、燕麦、亚麻籽等货物首次专列回程进口,进一步解决回载空箱问题。
下一步,呼和浩特海关将持续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支持、推动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重点围绕自治区高新企业中欧贸易便利化需求,深入挖掘中欧班列通关改革措施,持续推进进口“车边直提”与出口“抵港直装”模式改革,不断践行“零接触、云服务”等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助力“蒙字号”等国产品牌不断走出国门。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