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1-12-15 16:46
分享到:
【字体:  

12月15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冯晔、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局长官君山作主题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治安总队特行支队支队长黄占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李卫、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万冬、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管处一级调研员陈建、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副处长杨光兴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 冯晔

今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厅、人社厅、住建厅、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税务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等优化企业开办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聚焦重点、协同配合,坚持能快不要慢、能少不要多、能简不要繁,对标国内先进地区企业开办水平,集成部门力量、克服梗阻问题、打通堵点难点、解决结构性矛盾,提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的总目标,推出“一表填报”“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一次认证”“一照通行”等具体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企业开办时间再压缩、服务再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在开办环节、流程、成本、时间上基本达到“一环节、一网办、零费用、一日结”。

一是实行“一表填报”,在企业设立提交材料时,整合市场监管、公安、人社、住建、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法定提交要件,办理全部事项提交材料18项,仅办理营业执照提交材料6项,一张表单即可知晓和填报开办事项。

二是推广“一窗办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置跨部门综合受理窗口,配备企业开办自助终端,设置专人现场导办,提供电子营业执照、执照快递寄达等“不见面”服务,大力推动掌上“e登记”进银行、进社区、进校园、进创业基地,将企业开办政务服务窗口延伸到企业身边。

三是升级“一网通办”,改进企业开办服务平台,增加公安、人社、住建、税务、银行等事项办理功能,提升企业开办“e登记”功能,建成手机“掌上办”系统,实现“零见面、零干预、零等待”的全程智能无人工干预审批;强化政银合作,利用银行网点多、服务好的优势,接入一网通办平台,代办帮办营业执照、实行开户免费送印章活动。

四是推行“一次认证”,在企业开办系统新增身份认证、人脸比对、智能识别功能,解决申请人在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社保登记、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方面重复进行身份验证问题,实现在办理营业执照时一次认证、结果互认,压缩认证环节。

五是实现“一照通行”,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网上办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涉税服务、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开户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将电子印章和实体印章系统互联互通,共享企业登记和印章制作数据,再造企业印章刻制流程,推动“无纸化”审批。市场监管部门将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等16类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集成领取、展示、应用,并全部归于市场主体名下。我区成为全国第6个在政务领域应用企业电子印章和全国第3个将电子许可证与电子营业执照集成应用的省份。

为配套推进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先后实施了企业名称字号、经营范围规范化、住所经营场所、简易注销、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证照分离”等改革,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全程网上办、手机办、银行办,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把企业开办门槛降到最低、把企业开办条件放到最简、把政务服务水平提到最优。

通过创新性地实施普惠化、功能性的改革政策,推动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工作由点到面、由单一事项到系统集成、由单个部门到协同联动,保障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将我区企业开办环节压缩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1日,开办成本电子印章均实现免费发放、部分盟市政府出资免费赠送实物印章,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扎实有效地创造了良好企业开办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做法。今年前11个月,我区市场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35.08万户,其中企业8.34万户、个体工商户26.37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发展到237.83万户,同比增长5.32%;注册资本(金)达到62750.13亿元,同比增长9.23%。增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从2020年11月底的44.07万户增加到48.24万户,净增4.17万户,同比增长9.47%。

企业开办营商环境的改善,使初入市场的企业切身感受到发展氛围,增强了创业信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活力新动能。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成为我区市场化进程、市场体系培育、完善、成熟的最大自变量,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色中发挥微观基础和“细胞”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支撑未来在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中可贵、可靠、可预期的战略资源。特别是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对于落实保市场主体、夯实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经济形势稳定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监管部门将与公安、人社、住建、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持续加大企业开办营商环境优化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办事的便利度,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局长 官君山

举措一:企业开办“一日办结”2021年9月29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杨先生到政务服务大厅咨询企业开办事宜,听取窗口人员介绍所需提交材料和办理流程后,当即决定现场办理注册登记。经过网上简单填报,1.5小时便领取了鄂尔多斯市旭昶晔阳工贸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税务登记同时办结。截至今年11月底,全区新设企业开办时间由去年的平均3个工作日压缩为“一日办结”,其中85.6%的企业开办实现0.5日办结。企业开办的便利化,进一步激励了创业者的信心,营造了宽松平等的市场准入环境。

举措二:多个事项“一网通办”2021年9月28日,阿拉善盟矿能地质调查有限公司在阿拉善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在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该公司申请的印章刻制备案、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也一并完成,本以为要跑4个部门、历时3天的企业开办业务,仅用1.5小时便通过内蒙古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一次完成。目前,内蒙古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已完成66.8万人次、43.5万事项的一次联办,惠及企业32.7万户,成为整合企业开办事项、打通多个部门的综合业务办理平台和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的有力阵地。

举措三:部门数据“快速共享”2021年12月9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王先生于15:22分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申请注册了呼和浩特朝聚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同时勾选了公安刻章、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的业务联办。12分钟后,通过部门间数据一次填报、实时共享,公安、税务、社保部门很快也办结了各自的业务,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将结果反馈给了王先生。我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上线以来,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住建、银行等企业开办部门间累计交换共享信息172万余条,通过数据跨部门传输,减少企业开办申请材料12种,整合重复采集信息32项,数据传输时间压缩至15分钟内。

举措四:新设企业“免费送章”2021年4月14日,申请人徐先生在锡林郭勒盟政务服务大厅通过综合受理窗口,选择企业开办“六合一”套餐服务,一次提交办理了内蒙古恒博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备案、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并领到当地政府买单,免费为企业刻制的公司、财务、法人3枚印章。截至今年11月底,全区12个盟市均

相继采取地方财政或“政银合作”方式在本盟市或部分旗县区实现新设企业免费刻章,累计送出实体印章4.5万枚,降低企业开办费用,推动企业开办“零成本”。

举措五:身份识别“互通互认”2021年11月4日,通辽市奈曼旗胡女士登录内蒙古企业开办“e登记”APP,经过身份识别、业务确认等环节,顺利办理了通辽市翔威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开办业务,并在线上同步选择向税务部门申领发票业务。2021年11月29日,胡女士来到税务窗口领取发票,税务部门当即远程调取市场监管部门企业设立登记时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经办人身份认证结果,直接为胡女士领取所需发票。截至目前,通过企业开办部门间建立结果互认机制,自治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累计为157.1万人次提供身份认证服务,企业开办相关部门累计调用身份信息46.1万次, 17.2万人实现“免认证”服务。

举措六:智能审批“掌上即办”2021年12月8日,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陈女士在元宝山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得知,内蒙古企业开办“e登记”手机端就能办理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遂使用手机进行30分钟的简单填报后向系统提交了企业开办申请,几乎同时便收到了“e登记”发来审核已通过,可以领取营业执照的短信通知,顺利拿到了全程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的营业执照。今年6月10日,内蒙古企业开办“e登记”增加企业开办智能审批功能,累计为935户有限责任公司、3998户个体工商户办理了企业开办业务,推动了企业开办“从窗口办到掌上办”,实现了审批时间“从天到分”的飞跃。

举措七:电子证照“集成应用”2021年11月19日,呼伦贝尔市金尔农畜土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兴安盟可为食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宏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二连浩特市国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电子营业执照手机端APP里,同时多了食品生产、工业产品生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几个电子许可证,这些原本分属不同许可项目的许可证,首次实现以国家电子营业执照系统为发放主体的统一归集应用。我区成为全国第3个实现电子证照与电子营业执照统一归集应用的省份,目前已累计向全区市场主体发放电子营业执照239.1万张,生成并归集应用食品流通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等17类涉企证照共33.9万张,为企业办理后续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压时限提供了有力保障。

举措八:电子印章“同步发放”2021年6月16日,内蒙古丰苒商贸有限公司在包头市九原区成功设立,法定代表人马女士在领取免费实体印章的同时,加盖了企业电子印章的电子回执也与营业执照同步打印了出来,这是全区第一个领取和使用企业电子印章的企业,也使我区成为了全国第6个实现企业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集成应用的省份,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全国企业电子印章互通互认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我区企业电子印章管理系统已通过公安部门调取合法备案电子印模15.9万个,并全部生成电子印章向企业免费发放和应用,为企业电子印章在全区政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举措九:政银合作“提升服务”2021年11月16日,乌兰察布市李女士在中国建设银行乌兰察布市新区支行代办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申报设立乌兰察布市通达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在通过银行配备的自助打照设备拿到营业执照的同时,同步办理了银行开户业务,收到了该银行赠送的免费印章,一站式办理了企业开办业务。我区企业开办“政银合作”银行有15家,设立“政银合作”代办网点1272个,覆盖14个盟市87个旗县区,累计为11212户企业提供企业开办服务,为企业减免各类费用2600余万元,促进了政务与金融的优势互补、服务集成。

举措十:营业执照“异地通办”2021年6月27日,国能(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王先生,到乌海市海南区企业开办窗口咨询如何办理分公司事宜,窗口人员详细演示了自助申请办理的操作流程、提交材料等相关内容。王先生回到北京后,通过内蒙古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远程申报设立了国能(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乌海分公司。据统计,内蒙古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有9.6万人次通过互联网在区外办理了16.9万笔企业开办相关业务,有效解决了企业开办多地跑、往返跑、成本高、耗时长等难点、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开办服务的便利化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企业开办提出要求,将企业开办时间继续压缩至4个工作日。请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部门是如何保障这一工作目标的,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官君山: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年初以来,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后,作为自治区优化企业开办工作牵头部门,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按照自治区“对标国内先进”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企业开办实际,在国家要求4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出了“一日办结”的工作目标。为保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针对基层登记注册标准尺度掌握不一的问题,印发《关于统一企业登记注册标准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的通知》;二是针对企业开办政务服务软硬件不完善的问题,与政务服务局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三是针对“一网通办”平台不支持移动端办理企业开办的问题,建成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业务系统,平均40分钟即可通过手机完成企业登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四是针对企业开办申请人身份识别不精准、不流畅、多次认证的问题,升级改造人脸比对、实名认证系统,并增加活体检测功能,实现了办理营业执照时一次认证、多部门应用;五是针对企业开办成本较高的问题,建成企业电子印章并在线上免费签章应用,成为全国第6个实现电子印章在政务领域进行应用的省份,并推动7个盟市政府买单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六是针对办理执照地点不便捷的问题,与人民银行共同推动“政银合作”,在全区开通银行帮办代办网点1272个,并逐步实现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开立银行账户,部分银行还开展“银行开户免费送印章”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方便了企业开办,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公安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黄占明:一是建成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公安机关内部可与公安部公章大数据平台、公安厅警综平台、治综平台对接,实现全国范围内印章数据的查询、比对和鉴别。同时我们取消印章刻制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将印章刻制备案纳入“多证合一”,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采集企业登记信息并与公安机关信息共享,企业刻章不再重复向公安机关提交相关材料。二是对印章刻制业行政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不设置数量限制条件。在“放管服”改革实行之前,印章刻制单位是根据本地经济体数量设置印章刻制企业,限制了刻制企业的有效竞争。“放管服”改革后,依法申请印章刻制的企业可通过“内蒙古公安”APP发送至“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系统后台,符合条件由县级公安机关批准设立。三是将全区印章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接入自治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和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企业登记办理营业执照时,由市场监管部门一并采集印章刻制相关信息,由“一网通”平台推送至印章管理系统,印章刻制单位在印章制作完成后通过印章系统平台将印模信息、用章单位信息等实时全项报送公安机关备案。目前用章单位可以在全区范围内跨盟(市)、旗(县、区)自由选择合法印章刻制企业办理印章刻制业务,实现了印章刻制全区“一网通办”。全区现有737家印章刻制企业安装使用印章信息管理系统,2020年11月印章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通过在线平台刻制备案印章42万余枚,受到了广大印章刻制企业和用章单位的一致好评。四是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印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行政审批,会同自治区市场监管、税务等有关部门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印章刻制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五是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进电子印章生成应用。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托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电子印章的产生按照公安机关印章管理办法,由公安机关提供实体印章印模,同步生成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实现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同等效力,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目前,我厅已完成市场监管局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与我厅印章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建设,提供了实体印章印模,完成了印章印模数据与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数据共享。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请问,人社部门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卫: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那么我为大家介绍人社部门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上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直以来,自治区人社厅和全区各级人社部门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从减少办事环节、取消办事材料、简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入手,全力压缩各类涉企人社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特别是与企业开办密切相关的参保登记、劳动关系等业务均实现了网上办理,参保登记业务实现了零跑腿和即时办结。

一是在社会保险登记方面。将社保登记并入了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取消发放社会保险登记证,社保登记所需信息全部经市场监管部门“一网通”平台获取;将获取到的企业注册信息实时发送至企业注册地社保机构,即时完成企业社会保险登记。

二是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我厅在人社服务事项“一网办”的基础上全力推广“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综合柜员制“一窗办”服务模式。

三是在信息便利化方面。开发了全区人社综合柜员制“一窗办”信息平台,集成了综合受理、任务调度、业务监控和电子档案等多个子系统。实现了企业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今年以来,税务局在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上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万东:今年以来,税务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严格贯彻地方党委、政府和税务总局的有关要求,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企业开办多部门协同推进,全面落实优化企业开办工作举措,企业开办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税务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动企业开办提质增效:

一是减时间。今年8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通过优化信息传输机制、削减数据传输环节、推进数据直联互通,将两部门数据传输时间从70分钟压缩到4至10分钟,达到准实时,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切实提升企业开办体验,实现市监、税务企业开办事项“无感联办”,保障市场主体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事项。

二是缩环节。今年9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两部门进一步加强实名信息共享,在市监部门实名身份信息采集后,税务部门不再重复采集,在办理税务实名事项时直接验证应用,缩减企业开办环节,减少纳税缴费人重复实名信息采集。

三是压流程。通过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税务专区,纳税人填报《新办企业涉税事项综合申请表》,实现“一表集成”,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登记信息确认、发票票种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发票领用等6个开办税务事项套餐式服务。

央广网记者:银行账户开立是企业开办环节的重要一环,请问金融部门在优化银行账户服务方面有哪些举措?

杨光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把优化银行账户服务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聚焦群众关切的账户服务需求,在账户管理“两个不减、两个加强”的总体原则下,持续推进银行账户服务水平优化,着力提升企业和社会公众开户服务满意度。

一是强化政银合作。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密切配合,推动银行网点代办营业执照,实现企业申请注册与开立银行账户业务联办。截至10月末,全区已签约银行代办网点1200余个,覆盖全区12个盟市,通过代办网点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2万余张、开立银行账户6700余户。在此基础上,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推动商业银行预约开户入驻自治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目前已有中国银行、自治区联社等5家机构完成接入,覆盖全区3400多个银行网点。加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鼓励银行积极配备电子营业执照识别机具,为持有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办理开户业务。截至目前,全区近五成银行网点已具备受理电子营业执照条件。

二是落实减费让利。指导督促辖区银行和支付机构严格落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政策要求,按期完成收费自查、价格公示、小微企业识别、系统改造等过渡准备工作。加强政策传导,就减费让利工作的落实难点及工作进度进行指导调度,确保降费政策如期实施。目前,全区涉及相关业务的190家银行、29家支付机构已于9月30日全部正式落地执行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降费政策实施首月,累计减免包括账户开户手续费在内的各项支付手续费约150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1万个。

三是做好调研督导。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党委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和个人开户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行领导亲自带队下沉一线,深入呼和浩特市区及旗县多家银行网点开展调研暗访。全区各级人民银行累计对4900余家银行网点账户服务情况进行督导,网点覆盖率达93%。调查显示,99.63%的企业对开户服务表示满意,说明自治区整体开户便利度较好,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下一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将持续加强与市场监管、人社、住建部门的沟通协作,指导辖区银行继续提升账户服务,积极为优化自治区企业开办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如何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

陈建: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推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可在线上“一表填报”申请办理,这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的具体举措。企业在开办环节可通过“蒙畅开”APP、自治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各盟市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网厅等方式实现线上办理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

为确保实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一网通办”,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建成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平台,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升企业开办线上办理效率。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上设有公积金专区,直达各盟市城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企业缴存登记页面,进一步方便企业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企业也可通过各盟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跨省通办”线上渠道全程实现网办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和缴存信息变更,不受地域限制。

同时,为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环节,已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线上办理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业务的企业,在公积金中心办理相关业务时不需要重复认证和采集信息。



信息来源: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