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11-01 18:00
分享到:
【字体:  

2024年11月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韩向国作主题发布,货币政策处处长李永泽,国际收支处处长范月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韩向国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一直以来对内蒙古金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现在由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向大家介绍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扎实推进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见效,积极促进金融服务优化提质。前三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存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涉外收支规模稳步扩大,为推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9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147.7亿元,比年初新增2083.7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9月末,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539.3亿元,比年初新增2221.7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分部门看,9月末,全区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1930.6亿元,比年初新增1286.2亿元,同比增长8.1%;9月末,全区住户贷款余额10183.1亿元,比年初新增797.5亿元,同比增长9.4%。分行业看,9月末,全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305.3亿元、1467.8亿元、11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4%、27.2%、2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395.3亿元,比年初新增369.1亿元,同比增长17.3%。

二、持续丰富政策供给,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首次创设专门针对股票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内容,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稳定信用水平、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起到重要作用,也释放了强化政策协同、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积极信号。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第一时间向金融机构传达解读政策,紧抓存量政策落实和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各项金融政策用好用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一)信贷总量稳步增长。前瞻性研判信贷形势,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投放。一是认真落实降准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资金实力。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全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126亿元。3月,对考核达标的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全区“三农三牧”资金46.8亿元。9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全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127.5亿元。二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将低成本央行资金精准滴灌到实体经济。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有效供给,撬动更多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今年以来,通过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向全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资金549.3亿元。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深挖存量、广拓增量,广泛开展金融机构走访调研,掌握和梳理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及时回应和推动解决,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合力。年初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做好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确定金融领域11项重点工作任务。围绕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创业担保、养老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联合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农牧厅、工信厅、水利厅、民政厅等相关单位出台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联合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签约会、培训会、厅际联席会议、座谈会,加强跨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项目资源、政策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扎实落实已出台的各项金融政策。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乡村振兴等领域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做好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自治区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展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情况的监测和考核评估,加强评估结果运用。建立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调度机制、督办台账管理机制,推动各项信贷政策有效落地。9月末,全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569.4亿元和69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10.7%,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875.1亿元,比年初新增1145.6亿元,同比增长33.9%,绿色贷款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59.6%,增速在各行业中最高。三是抢抓窗口期,推动新出台的政策工具落地见效。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同时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备选项目发放贷款。我们加强与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民政厅的沟通协作,今年以来累计向全区金融机构推送养老企业100家,争取更多项目和企业获得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宣传解读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要点,推动全区20家合格承贷银行积极开展融资对接,项目融资对接覆盖率达100%,合格承贷行已向全区工业智能化数字转型、节能降碳、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发放贷款7.9亿元。

(三)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一是认真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1月,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让利实体经济。9月,公布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降低主要政策利率0.2个百分点,带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行0.3个百分点,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10月21日,LPR年内第三次下调。其中,1年期LPR在7月、10月下调2次,累计下降0.35个百分点;5年期LPR在2月、7月、10月下调3次,累计下降0.6个百分点。组织金融机构加强利率自律管理,有效传导利率政策,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9月,全区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分别下降0.5个、0.8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二是因城施策落实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出台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利率自律机制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结合各盟市政府调控要求,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套和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调整为15%,自2024年10月23日起实施。商业银行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确定具体的新发放首套和第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稳妥推进降低存量房贷利率,9月,全区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三、强化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强化政策供给,优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积极打造良好跨境贸易投融资环境。前三季度,全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409.5亿美元,同比增长5.4%,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区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2015.3亿元,同比增长6.9%,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753.5亿元,同比增长9.4%。

(一)扩大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惠及面。一是持续释放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红利。加强政策传导解读,全区上下联动开展“服务百企 经常行”专项活动,通过调研走访企业、召开业务推进会、政策宣讲会等多种方式,宣讲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等政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直通经营主体,惠及面持续扩大。指导银行打造优质企业“便利化+”组合服务模式,形成融资增信、减费让利等多个“便利化+”场景,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截至9月末,区内7家银行为79家优质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8455笔、金额合计23.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倍和46.8%。二是积极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外汇结算业务。今年1月初,内蒙古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两个边民互市贸易代理人付汇业务试点之一。试点政策实施后,区内相关主体在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业务时,可采用付汇主体和报关主体不一致的贸易方式,委托1家企业代其在银行办理付汇业务,此项政策的落地是落实稳边固边、兴边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便利边贸结算的同时提高边民收入。外汇局内蒙古分局制定业务操作规程,加紧推进政策落地,便利边民互市贸易结算。目前,银行累计办理互市贸易代理付汇业务1674.4万卢布。截至9月末,全区累计办理边民互市贸易跨境付款7525.2万美元,推动边境贸易地区稳步发展。

(二)稳步提高跨境投融资领域便利化水平。落实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系数政策,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前三季度,跨境融入资金2.16亿美元,助力境内企业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推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前三季度,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进行资金划转6.54亿美元,利用内部调剂资金余缺、主办企业直接办理即期结售汇等方式,为企业节约成本约700万元。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前三季度,全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增30个境外投资项目。截至9月末,全区在2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现存境外投资企业401家,占自治区全部境外投资企业的74.8%。

(三)优化外汇金融服务。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推进外币兑换服务提质扩面。增设国际机场、入境口岸外币代兑服务点,实现入境口岸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打造交通枢纽、文旅景区、酒店、高校等重点场所多维服务场景,及时发布更新外币代兑服务双语电子地图,提升外币兑换便利性。截至9月末,全区共有提供外币兑换服务的银行网点852个,较年初增加133家;外币代兑机构88家,较年初增长7倍。二是积极做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强化政策引导,与自治区商务厅联合举办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政策性担保业务推动会,通过“政汇银担”合作担保模式,引导银行、担保公司提供优质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本。截至9月末,全区外汇衍生产品“首办户”新增162家,同比增长2.5%;外汇衍生品签约额合计10亿美元,同比增长59.74%。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提升金融管理服务水平,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谢谢。


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暨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潘功胜行长9月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一系列金融政策,其中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引发大众广泛关注,请问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在自治区又是如何推动落实的?

货币政策处处长李永泽:感谢您的提问。为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进一步降低居民房贷利息负担,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公告了关于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积极引导存量房贷利率下行。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主要针对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对于LPR基础上加点幅度高于-30BP的存量浮动利率房贷,包含所有已发放的人民币房贷,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将其加点幅度调整为不低于-30BP。对于存量固定利率及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存量房贷,如果转换为浮动利率后其利率水平高于最新5年期以上LPR-30BP的,亦可进行调整。近期,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组织全区金融机构召开存量房贷调整培训会,对相关政策、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做了解读与统一部署,并制定了时间表。10月14日辖内所有金融机构均发布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操作指引,目前已完成全部符合条件存量房贷的批量调整。

央广网记者:7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可通过线上办理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事项进行了优化扩围,请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国际收支处处长范月霞感谢您的提问,首先介绍一下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它是指企业通过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数字外管”平台,线上申请办理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查询办理结果并接收行政许可通知书,相关流程均不再需到外汇局现场办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决策部署,更好满足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办理行政许可业务的诉求,切实提升资本项目政务服务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今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可网上办理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进行了优化扩围,在原有26项网上办理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的基础上,新增37项,均为经营主体办理频次较多的事项。扩围后,非银行债务人借用外债登记、境内公司境外上市等近50%的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办理项可网上办理,具体可网上办理的项目已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公布,各经营主体可根据需要随时查看。资本项目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的优化扩围,有效提升了相关业务办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外汇局内蒙古分局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推广等多举措,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惠及更多涉外经营主体,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网上办理比例同比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请问,自治区金融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韩向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始终把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力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保绿色金融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推动健全转型金融标准体系。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9条重点落实举措,包括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体系。目前人民银行已制定了4个领域的转型金融标准,我区被选定为试用地区之一,先行试用煤电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正联合有关部门推动标准试用工作落地,为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二是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领撬动作用,把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到绿色企业和项目。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454.2亿元,支持全区金融机构累计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757.1亿元,支持区内企业239家,带动减少碳排放量2774.6万吨。今年4月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立以来,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持续做好宣传解读及部门间沟通协调工作,分批整理下发企业和项目清单,指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抢抓政策窗口期。目前,区内20个工商业节能降碳项目已实现融资对接“全覆盖”,其中1个项目已获得设备更新贷款1.2亿元。三是深入开展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及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9月末,全区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5条新能源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贷款余额917亿元,同比增加175.8亿元。全区金融系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创新推出“绿色交通贷”“绿色节能建筑贷”“碳惠贷”等20余项绿色信贷产品。9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5875.1亿元,同比增长33.9%,绿色贷款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

内蒙古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近期,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场景”在内蒙古辖区落地试点,请问,试点以来这个平台场景应用效果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规划?

国际收支处处长范月霞感谢您的提问。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场景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立足科技赋能、数据赋能,为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而建设的。场景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融资获取途径,在提高信贷撮合效率及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可自主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注册开通业务、发布融资需求,灵活选择融资意向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助力银行增加中小企业拓客渠道,优化金融服务,节省营销成本,增进银企互信,提高授信审批效率。“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搭建了银企线上“面对面”桥梁,打通银行和企业线上对接渠道,提升银企融资对接效率。试点以来,银行已通过银企融资对接场景为辖内企业授信1010万美元。希望辖区广大涉外企业积极使用银企融资对接场景,以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

下一步,外汇局内蒙古分局将不断强化金融为民理念,深入挖掘经营主体在跨境资金融通、结算便利等方面的需求,秉承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目标,切实为经营主体解忧纾困、降本增效提供金融科技力量。


信息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