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5-04-17 16:00
分享到:
【字体:  

4月17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陈波,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文辉,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池波,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官君山,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一级调研员丰晓霞,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陈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助企行动实施方案》,介绍我区扎实组织实施助企行动、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助力各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国资委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全区国资国企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展助企行动是自治区党委在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大部署。今年2月,自治区印发助企行动实施方案,由自治区国资委牵头,政数局、工信厅、发改委、地方金融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监管局、科技厅分工负责、协同联动,各盟市全面参与,共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国资委紧扣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助企行动牵头职责,精心组织、统筹推动全区助企行动开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落实助企方案。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助企行动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铸牢“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统筹谋划、高位推动。自治区助企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关注的审批效率、金融服务、招投标、清欠账款、科技支持、规范执法等方面问题,提出7项任务、21条具体措施,讲清了“助什么”“谁来助”“怎么助”的问题。3月份,自治区召开全区助企行动工作推进会议,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对助企行动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驻区中央企业投资工作会议,采取帮办代办机制帮助驻区央企解决需协调问题,跟踪推动中央企业在我区投资落地。2025年,22家与自治区签署协议的中央企业在我区计划投资1632亿元,同比增长49.15%。

二是丰富助企方式。施行企业问题清单管理机制,形成“涉企问题清单”和“重点企业问题专单”,将助企行动的落脚点聚焦在解决企业问题上。运用议事协调机制,系统解决企业问题,采取“专班帮”的方式与企业“面对面、一对一”进行沟通,提高问题处理质量;采用“联动帮”的方式对企业问题的堵点、难点进行集中研判,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从自治区本级来看,目前受理民营企业问题708件,办结593件,办结率84%。其中,通过“一企一策”机制受理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问题78件,办结61件;通过“蒙企通”平台受理问题456件,办结409件;通过国家民营企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受理问题118件,办结89件;通过来信来函等受理自治区非重点民营企业问题56件,办结34件。目前已办结央企国企问题24个,共涉及企业项目67个,涉及项目投资金额604亿元。比如,某驻区央企在鄂尔多斯建设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需解决接入变电站规划及前期手续办理问题。纳入助企问题清单后,经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该项工程已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现已初步选定站址;同时,自治区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办理前期手续,预计本年具备核准条件,2026年开工建设。从盟市层面来看,各盟市积极落实自治区助企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受理企业问题1196个,其中已办结问题705个,涉及企业项目389个,涉及项目投资金额1303亿元。比如,包头市建立“线下+线上”对接沟通机制,市委定期与企业进行恳谈,现场了解企业需求,当即交办责任部门解决,党政两个督查室盯办,直至问题解决落实,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三是畅通助企渠道。通过搭建平台窗口受理企业需求,畅通“线上+线下”渠道,为“民企+国企”提供便捷服务。为便于企业问题反馈,畅通企业线上沟通渠道,发改委持续推广“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国资委推动“国企服务台”于今年3月份上线运行,建成区内首个国有企业问题需求线上反映平台,并逐步集成自治区各类惠企政策汇编模块,为国有企业远程咨询反馈提供便利。各盟市也在积极搭建助企平台,比如,鄂尔多斯提前完成“免申即享”平台建设,汇聚430余万条企业数据,整理社会保险、融资扶持、减税降费等169项政策信息,其中,17项政策具备“免申即享”办理条件,并依托“蒙速办”APP、内蒙古政务服务网(鄂尔多斯)特色专区对外发布。此外,自治区国资委积极与政数局对接,沟通拓宽助企服务渠道,强化涉企服务能力。已增设涉企服务专席,主动靠前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全程帮办代办、辅助业务申报等服务,目前全区已组建企业服务(帮代办)专员2410人(全区三级政府服务大厅共123个,包括兼职人员),2025年以来,为企业提供帮代办4万次,助力500余个项目加快落地。同时优化12345便民服务热线,完成企业服务专属知识库场景建设,目前全区企业服务专属知识共计10134条,全区776个部门(含盟市部门)上传企业服务政策专员2908名,进一步畅通企业“线上+线下”问题办理渠道,提供线下“面对面”、线上“一对一”服务对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完善助企体系。我们持续拓展助企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找订单、跑项目、强科技、促合作、解难题”五个方面的服务。找订单方面,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业务交流对接会议,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企业寻找订单;近期还将推动重点企业参加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博览会,进一步协助企业开拓西部地区市场;此外,还计划在今年9月推动重点企业参加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助力区内企业走出去,为企业开拓境外市场。跑项目方面,推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皓扬云数据中心项目达成落地我区的合作意向,该项目承接北京及张家口枢纽节点外溢需求,总投资约90亿元。强科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助推动重点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助力自治区国资科创基地建设;通过“蒙科聚”创新平台发布创新成果和需求660项,转化科技成果372项,转化金额5.4亿元,为科技企业融资64.6亿元。支持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举办“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增强企业活力、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促合作方面,推动包钢、蒙能、森工、国贸、林草等与北京市国资国企对接,持续深化促进京蒙两地产业合作;为央企与区属企业搭建沟通平台,组织蒙能集团、文旅投集团与中国绿发集团座谈,促进双方在绿色能源产业、幸福产业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我们还计划在5月份举办区属国企与驻雄安新区中央企业的专场对接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我区国企与央企的合作开展。解难题方面,加快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缺等问题,持续加强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同比增长7.5%,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37.93%,较上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同比下降的百分点分别是0.28,0.26,0.4和0.33,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近期,地方金融管理局计划筹备开展“金融助企”专项活动,也请大家关注支持。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助企行动作为自治区“六个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更是责任和使命。一季度,全区助企行动已经完成各项工作机制建设,助企有关的平台渠道已完成搭建和疏通,各类企业问题已经陆续获得解决,各部门、各盟市助企行动也都有序开展起来了,实现了稳步开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扎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助企行动有关部署要求,聚焦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中贡献更大力量。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助企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蒙古总站记者:自治区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

自去年三月底自治区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以来,在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领导下,我们积极发挥“统”和“督”的作用,建立了解决问题、联系服务、政策支持、统筹落实、监测评估5个工作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系统化的服务。其中,最核心的是实打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我们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分级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构建了常态化解决问题机制。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累计受理问题708个,办结率为84%;盟市、旗县累计受理问题2300余个,办结率约为89%。同时,我们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欠款要账难、政府承诺兑现难3类民营企业反映最突出的“老大难”问题上强化部门协同、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解决。一是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帮助14.7万户小微民营企业获得授信1404亿元,其中13.3万户企业获得贷款1088.2亿元,目前该机制服务对象已从小微民营企业拓展到全部民营企业;二是通过对接依法治区办和自治区清欠专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并推动有关盟市、部门兑现招商合作协议。近期,按照自治区助企行动安排,我们建立了民营企业诉求帮办代办机制,对于企业反映的诉求每十天调度办理进展并向企业反馈阶段性办理结果,直至办结,切实做到“企业提出诉求,我们盯办到底”。

开展助企行动,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民营企业。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助企行动。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当好“大管家”。组织各地各部门落实好国家、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以《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安排》38项具体工作为抓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切实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当好“娘家人”。及时受理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办结一个销号一个,对办理慢的部门及时督促,对不认真办理、敷衍企业的地方和部门,推送至党委监督贯通平台督办,切实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当好“店小二”。及时解决民间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等问题,会同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项目单位给予融资支持,推动民间投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四是坚持政策发力,当好“辅导员”。会同自治区政数局等部门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等工作,加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让更多民营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及时梳理民营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细化落实举措,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回答完毕,谢谢。

人民网记者:助企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政数局围绕解决企业较为关心的审批慢、检查多等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文辉:

首先,感谢对自治区政数局工作的关心。自治区政数局作为统筹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企服务。近年来,我们从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同向发力,解决了部分困扰企业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问题。但审批提速企业感知不强、多头监管增加企业负担、诉求渠道不畅等问题仍是影响项目落地的关键堵点。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助企行动要求,从“抓审批提速、助协同监管、畅诉求渠道”三个方面形成工作闭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抓审批提速方面。一是深化涉企“一件事”改革。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结合实际,从服务企业视角出发,推出10个涉企一件事,推动关联性强、办理量大的涉企事项集成办理。其中,“个转企”一件事已上线运行;“新车上牌”一件事已按照国家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工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工程报建‘多证联发’”、“建设项目开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供电企业接电工程选址选线确认意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5个一件事,6月底前将在试点地区上线运行;其余3个一件事正在按要求稳步推进。二是压减审批“特殊环节”。印发《自治区行政审批特殊环节清理规范工作方案》,要求自治区各业务主管对土地审批、生态环保、林草、文物、消防安全、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勘验、鉴定和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进行清理规范。三是推进帮代办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围绕投资项目审批,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辅助申报等帮代办服务。2025年以来,全区2410名代办专员,已为企业提供帮代办服务4万余次,助力500多个项目加快落地。制定《自治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实施方案》,在绿色算力、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梳理一批含金量高、企业获得感强的政策措施,推动在年底前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

在助协同监管方面。一是规范涉企监管事项。印发《自治区监管事项标准化工作方案》,组织各级各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全量梳理监管事项,让各级行政机关对能管什么、该管什么“心中有数”。二是建设自治区监管数据库。汇集涉企监管行为、监管人员等相关数据,依托自治区政务信息化现有资源,搭建自治区监管数据库,支撑行政执法监督、监管事项标准化、规范涉企检查等业务需求。

在畅诉求渠道方面。一是优化热线企业专席建设。建立为企服务专属知识库,完善企业、热线、政策专员“三方通话”机制。目前,专属知识库已汇聚10134条政策措施,全区776个部门选配2908名政策专员,为热线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提供了支撑。二是常态化开展“两代表一委员”督办涉企疑难工单工作。将全区“两代表一委员”基本信息录入热线平台,3月份“两代表一委员”已督办属地涉企疑难工单130件。

下一步,自治区政数局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安排,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为推动助企行动,贡献更多政数力量。

回答完毕,谢谢。

央广网记者:“科技兴企”是助企行动的重要内容,请问科技厅是如何精准发力支持企业创新的?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池波:

自治区科技厅坚决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助企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引导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集聚。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抢抓“1+7+N”科技政策体系出台契机,不断优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的实施细则》,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按照企业研发投入增量给予后补助支持;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支持范围,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科研经费奖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在自治区科创板挂牌企业给予资金奖补。同时,推动各部门协同落实企业创新激励政策,持续聚焦企业所需所盼,在惠企政策供给精准度、宣传知晓度和落实执行力上打好“组合拳”。

二是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标杆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391家 ,今年已下达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经费8730万元。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 ,组织引导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提供科技惠企政策解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等创新服务。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牵头承担科技“突围”工程、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计划等各类科技攻关任务。2025年,科技“突围”工程全部支持企业牵头“揭榜”。推动“蒙科聚”创新平台建设 ,2025年以来,通过平台举办蒙科聚发布会8期、发布科技成果及需求43项、转化科技成果39项、转化金额9128万元,为科技企业融资4616万元。

四是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会同自治区金融办、财政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突围工程的意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下一步,科技厅将继续深入落实助企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在科技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推进助企行动向纵深发展。

回答完毕,谢谢。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企业稳才能经济稳、社会稳。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与企业紧密相关,请问在助企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哪些工作?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官君山: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印发了《2025年继续推进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组织开展“六个行动”具体举措》,总的讲做到“三个一”。第一是“一件事”提速。今年个转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经完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的6项业务实现一次办。实施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组织4876家企业同3.5万户个体工商户结对;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小微主体858户;盘活用好信用资源,推广“个体蒙信贷”,帮助1.9万家经营主体授信66.8亿元;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开发了惠企质量贷,持续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今年一季度,全区新设立企业实现“开门红”、达2.66万户,同比增长12.61%。目前全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到293.24万户,同比增长5.41%。第二是“一张单”规范。规范渉企检查方面,制定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规范市场监管部门渉企行政检查的通知》,规范行政检查主体、事项、计划、方式、要求、纪律、强化检查结果应用;牵头汇总《2025年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涉及23个部门62个联合抽查任务、94个抽查事项,全部上网公示。规范行政执法方面,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许可裁量权基准、行政检查裁量权基准、行政强制裁量权基准;联合司法厅出台市场监督管理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指导意见、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5版),涵盖了市场监管部门70项不予处罚事项,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开“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模式,构建起“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罚、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监管执法新模式,让服务跑在监管前,监管跑在风险前。规范涉企收费方面,组织开展全区行政事业性乱收费专项治理行动。第三是“一站式”服务。瞄准自治区产业集群、链上企业需求,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获批建设国家乳制品和稀土功能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国家乳业、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开展电解铝和纺织品(羊绒)国家首批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获批建设牛羊乳肉制品风险防控与关键技术、乳品质量数智监控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企业提质增效。晶硅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入选全国首批14个国家试点项目,奶业、风电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4条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开展市场监管进园区行动,整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职能,工业园区(开发区)设84个质量一站式服务窗口,获评全国首批产业计量优秀成果。

回答完毕,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助企行动”中开展那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一级调研员丰晓霞:

我中心在全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集中开展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助企惠企行动,实打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做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当好企业突围发展的助推器。

一是坚持一体化发展,优化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自治区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实践,以“数智转型”为引领,按照“区级统建、三级共用”原则,建成全区交易“一张网”系统,并在全区推行应用,构建起统一规范、利企便民、服务高效、监管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实现了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一网交易”、“一网汇聚”、“一网监管”。全区工程“一张网”交易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进场交易3796个项目(标段),累计成交金额达432亿元。

二是坚持智慧化方向,打造“数智交易”平台。依托全区交易“一张网”系统,全面集成金融服务、CA互认、电子保函、政策推送等高频服务事项,持续降低交易成本。探索“机器管招投标”改革,综合运用数智化技术,推动招标投标各环节模式变革、效率变革,用机器“管范本”“管招标”“管评标”“管监督”,从根上解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牌子”“提篮子”等腐败易发频发、市场准入隐形壁垒等问题,切实筑牢风险堤坝,让民营企业“公平获得入场券”。开展“数智交易”建设试点,深化AI与交易服务融合创新,探索部署智能大模型DeepSeek,加速核心场景开发应用,赋能交易全过程智能风控与智慧监管,助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三是坚持便利化服务,打好“三减”组合拳。积极推进10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承诺制减免投标保证金,以真金白银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政策实施以来,包头市累计为5860家投标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约5.6亿元,投标活跃度由2023年的2.14跃升至目前的4.62,呼和浩特市累计为5491家投标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约4.67亿元。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等盟市也都相继开展10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 ,目前已实现全区电子保函费率下降0.55‰。同时,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助企行动,共享中标数据,银行实时获取中标企业信息,精准为中标企业提供全流程贷款服务,切实帮助各类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交易成本。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助企行动的相关部署,进一步抓好助企行动任务落实,与各行政监督部门形成全链条监督合力,千方百计抓好“助企行动”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切实助力企业纾困增效,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答完毕,谢谢。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