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教育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发〔1999〕78号
成文日期 1999-07-06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
文  号 内政发〔1999〕78号
成文日期 1999-07-0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1999-07-06 11:05 
分享到:
【字体: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    

 

  关于加强全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意见

  (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日)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政策及规定,进一步加强全区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切实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薄弱学校现状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近年来,全区各级人民政府积极贯彻《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战略,使义务教育学段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各地还存在着一批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低,房舍、设备条件差,学生留不住,家长信不过,社会声誉不高的薄弱学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多年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重视重点学校建设,忽视薄弱学校建设,投入少,关心差,致使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二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差,特别是没有选好校长,领导班子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薄弱学校领导力量明显弱于重点学校;三是学校管理工作滞后,造成薄弱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四是教师队伍素质差,教学力量薄弱,教育教学水平低,造成薄弱学校生源枯乏和社会声誉的下降。这样的薄弱学校在我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大,城镇中小学中约占1/ 5,农村牧区中小学中约占1/ 4,部分地区比例更高。

  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给全区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薄弱学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了实施素质教育,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其次,由于薄弱学校的存在,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家长不愿送子女到这类学校就读,一部分适龄儿童因此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或中途辍学,降低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第三,薄弱学校的存在,造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引发了学生的择校现象,使有的学校班额膨胀,规模被动扩大,校舍、设备紧张,影响了教学质量;有的学校生源萎缩,校舍、设备闲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第四,薄弱学校的存在,不但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因此,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变全区薄弱学校的薄弱面貌,解决严重影响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关键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抓紧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深刻认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除丧失接受教育能力的极少数残疾人外,都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提高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接受教育人口数量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举措。

  薄弱学校的学生无论在获取知识方面,还是在提高思想道德、身心健康水准方面,与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学生是无法相比的。这一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一部分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每年从旗县所在镇以下(含旗县所在镇)薄弱初中毕业的学生多达6万余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后这个数字还将增加。从薄弱学校毕业的这部分学生绝大部分难以继续升学,只能走向社会从事生产劳动。这部分劳动者由于在校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缺乏社会劳动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自然成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低素质的简单劳动者。这正是我们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最大障碍。

  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做到面向每一所学校,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才有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受到同等水平和质量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普遍提高,成为未来合格劳动者和建设者。因此,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深刻认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改变以往重视少数重点学校建设的片面做法,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放到提高实施义务教育水平,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薄弱学校建设

  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统筹安排,督促检查。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为各级组织部门推荐人选,配备好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用人、管人机制,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抓紧抓好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为全区薄弱学校建设办实事,创造良好环境。各级计划、财政部门,要尽力为薄弱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管理,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助手;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尽力为薄弱学校建设提供好的服务。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点是一些城镇的薄弱中小学和农牧区的初中,特别是薄弱民族中小学。这些薄弱中小学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节生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通知》(内政发〔1998〕37号)精神,要把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放在突出的位置,力争用3至7年的时间,使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相对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学段的择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区基本完成薄弱学校建设任务的具体时间安排是:自治区素质教育实验区和城市市区在2002年前,其他已实现“两基”的旗县在2004年前,1998年以后实现“两基”的旗县在2008年前基本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到2010年,全区基本完成所有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这一总的时间安排,结合各自的实际,作出相应的时间安排,保证按时间要求完成薄弱学校建设任务。

  按照上述时间要求,经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区薄弱中小学改造和建设要达到这样一种水平,即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校长及班子管理水平、文化程度和敬业精神得到明显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初中达到85%以上,小学达到95%以上,有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明显提高;多渠道经费投入明显增加,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及义务教育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办学条件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城市市区达到高于二类以上标准;学生入学率达到义务教育普及标准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5%以内,小学控制在1%以内。

  四、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督导和评估

  全区薄弱中小学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和督导评估制度,保证薄弱学校建设有组织、有领导地顺利进行十分必要。因此,各级政府从1999年起,要在制定规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建立起薄弱学校建设领导责任制,将薄弱学校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逐级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各级政府薄弱学校建设督导和评估制度,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薄弱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全区薄弱中小学建设的顺利开展。

  



信息来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