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六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26 10:07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新公布的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86个(58个新增项目,28个扩展项目)。阿拉善盟六个项目入选,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四大项,其中新增项目4项,扩展项目2项,分别是阿拉善左旗描金漆绘画、梭梭柴建筑搭建技艺、中医药(蒙医药膳双锅汤疗法)、药物“朝热拉乎”疗法;阿拉善右旗民歌(喀尔喀民歌);额济纳旗药浴疗法(土尔扈特外浴疗法),公布率占全区的14.3%。至此,我盟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增加到62个。

近年来、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阿拉善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全盟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9项,自治区级62项,盟级131项,旗级233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位,自治区级88位,盟级292位,旗级816位;各级传承基地66个,16个非遗项目入选盟级“名师带徒工作室”项目;有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文化艺术之乡7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建立全盟非遗数据库,收录阿拉善民歌42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相关活动文字、图片、视频等共计779条。

2019年2月,盟行署印发实施《阿拉善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盟政协提案和专题调研推动建立盟级非遗传承人专项补助资金发放机制,从2020年起,盟财政为盟级传承人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补助,支持和鼓励非遗传承人做好传习工作,已发放补助资金117.4万元。为扎实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秉承“以文促旅”、聚焦“活态传承”,在阿拉善博物馆、额济纳旗博物馆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共展览展示近50个非遗项目,通过挖掘讲述每个项目所蕴含的时代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活动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卖场、进军营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沙嘎游戏”与额济纳旗非遗进景区活动分别被评为全区“非遗进景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2020年马鬃绕线堆绣唐卡项目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残疾人员、贫困人员提供免费学习和就业机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非遗名录建设,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强文旅融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和普及。加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发挥非遗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创新发展,推进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