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呼伦贝尔各项事业乘势而上、务实推进、成效显著的提升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拉高标杆、跳起摘桃,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坚定不移、知行合一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思想政治引领持续加强,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两件大事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持续稳中优进,广泛汇聚团结奋斗合力,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面、圆满、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全年稳”“全年进”。
地区生产总值。呼伦贝尔市GDP实现1595.57亿元,增长6.1%,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居全区第6、东五盟市首位,创7年来历史最高增速。从发展水平看,“十四五”以来(2021—2023年),三年间呼伦贝尔市GDP累计增长17.1%,年均增长5.4%,快于“十三五”时期3.6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目标年均增长3%,5年累计增长16%)。 从发展势头看,自2022年一季度开始,全市GDP增速跃居至东五盟市之首,连续8个季度保持东部地区领先,经济总量即将迈上1600亿元大关,呼伦贝尔市经济在“稳增”的基础上实现了“快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8亿元,居全区第2,是全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农、林、牧、渔及辅助业产值达到348.9、33.6、240.6、11.8、16.9亿元,居全区第3、第1、第3、第1、第2。农业生产喜获“十二连丰”,粮食产量132.1亿斤,增产1.7亿斤,总量、增量均居全区第3。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增长7.0%,增速稳居全区前列,对全区牧业的贡献率居全区第2。 第二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在高基数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居全区第6,实现“十三五”以来最高位次。主要工业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原煤产量达到1.09亿吨,发电量达到410.8亿千瓦时,味精产量达到48.3万吨,再次刷新历史最高记录。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656.14亿元,增长7.8%,增速跃升至全区第3,创7年来历史最高增速、位次。服务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7.6亿元,增长28.7%,高于全区18.7个百分点,营收水平稳居全区第2。文旅相关产业表现亮眼,旅行社及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增长23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34.7%,景区管理业营业收入增长229.6%。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49.4亿元,增长22.5%,快于全区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居全区第7,创10年来历史最高增速、位次。投资总量规模扩大、位次前移,比上年增加了64亿元,位次前移至全区第8。其中,工业投资实现160.16亿元,增长66%,快于全区平均水平,居全区第2。 城乡居民收入。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23元,增长4.8%,增速居全区第9,比上年前移3位。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38元,增长4.5%,居全区第8,比上年前移4位;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4元,增长7.3%,居全区第7,比上年前移1位。 地方财政收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63亿元,增长12.0%,居全区第4,增速创近年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6.32亿元,增长22.0%,居全区第3。民生支出416.2亿元,增长2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民生领域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