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6 09:30 
2023年10月26日,一场声势浩大的“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工程2023年秋季会战启动会暨社会各界投工投劳义务劳动活动”在正蓝旗拉开战幕。群情振奋,展现出草原人民不负重托,勇于担当,通过共同努力,为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锡林郭勒力量的信心和决心;必胜信念,折射出多年来锡林郭勒盟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以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为重点,坚持不懈推动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如今的锡林郭勒,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连续“双增长”,沙化土地面积、沙化程度正在持续“双减少”。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实现了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草原植被盖度和产草量连续“双增”。数据显示,2019至2023五年全盟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产草量,较2014至2018五年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产草量分别提高5.49个百分点和6.95公斤/亩。

锡林郭勒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遵循植被生长规律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治理重度退化沙化区,提前干预中度和轻度退化沙化区,不断提高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长效性。

2019年国家和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锡林郭勒盟采取围栏封育、施肥、补播、设置沙障等单项或综合措施修复退化天然草原共计233.7万亩,其中轻度退化草原围栏封育自然修复面积达112万亩,中重度退化草原免耕补播种草面积42万亩,施肥面积70万亩。近两年,锡林郭勒盟还通过实施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在天然草原实施围栏封育63万亩,免耕补播0.6万亩,施肥3万亩。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治理,全盟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锡林郭勒盟积极争取并实施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和调节能力,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上取得较好成效。2019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已实施自治区生态修复项目任务面积211.63万亩,其中围栏封育自然修复面积127万亩,免耕补播种草面积36万亩,施肥面积62.7万亩,切根、设置沙障等其他措施修复面积10.6万亩。通过项目建设,全盟生态修复区域植被盖度提高了5—35个百分点,草原生产力每亩提高10—30千克,项目区多年生牧草比例明显增多。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依托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不断加大野生草种繁育采集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2022年自治区实施草种繁育基地项目以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推广优良牧草草种基地建设,在牧草良种繁育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在镶黄旗建设1万亩野生驼绒藜抚育基地,采集种子3000公斤。2021年继续建设驼绒藜种子育苗基地50亩,并向本旗和临近旗县市免费支援驼绒藜幼苗200万株驼绒藜苗木;2020年,将锡林浩特市、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列为野生草种资源保护和采收利用试点,通过施肥措施提高乡土草种产量,采集乡土草种5000多公斤。两年来,全盟巩固提升原有草种基地0.8万亩,新建草种基地0.55万亩。待全盟所有草种基地进入达产期后,每年可提供优良草种30万公斤。



信息来源: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