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18年全区地震活动概况和
全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我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18-12-27 17:23
分享到:
【字体:  


12月27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2018年全区地震活动概况和全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我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卓力格图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地震局科技监测处副处长赵岩、自治区地震局预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勇、自治区地震局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郝美仙参加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8年全区地震活动概况和全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我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卓力格图

(2018年12月27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瑾代表自治区地震局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多年来对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防震减灾各项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开拓进取,群策群力,不断提升综合减灾能力,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为了更好的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由我向大家通报两项内容:

一是,我通报一下2018年度内蒙古地震活动概况:截至12月25日,全区累计发生M≥1.0级地震378次,其中,1.0—1.9级地震283次,2.0—2.9级地震87次,3.0—3.9级地震7次,4.0—4.9级地震1次。地震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阿拉善地区、中东部的辽蒙交界地区和东部的牙克石-扎兰屯地区。全区典型的地震事件是赤峰敖汉震群活动和12月14日阿拉善左旗4.0级地震(38.47°N,104.24°E)。与历年统计结果相比,地震强度偏小,总体活动状态偏弱。

第二项是,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的情况。

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是我们经过积极谋划、全力争取,获得的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内蒙古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7月正式启动实施,建设工期5年,项目总投资5469万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

项目将在全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建成以地震基本站为主平均台站间距为60-70千米左右的地震烈度速报骨干台网;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建成以地震基准站为主平均台站间距为14千米左右的地震预警骨干台网,形成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地震预警区域的地震预警能力。

项目主要由台站观测系统建设、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等组成。共建设台站459个、其中新建或者改基准站61个,新建或者改建基本站133个,新建一般站265个,新建379个台站通信网络节点,新建11个台站汇聚节点,省级数据处理中心1个、市级信息服务平台4个,服务终端64个,共购置设备3144台(套)。

项目预计于2022年建成,建成后,在监视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时5-10秒内向用户发出地震预警信息,1至2分钟给出地震基本参数速报结果,2-5分钟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30分钟-24小时给出震源过程的分析结果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结果。

通过通信网络和服务终端将信息发布到各相关用户,公众可以紧急采取逃生避险措施,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分布、地震快速评估信息,可为各级政府地震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提供辅助决策和目标指南,快速确定重点救灾区域;还可以通过终端向铁路、水利、建筑、化工等行业企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在借鉴先进国家地震预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全区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和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地震紧急处置、地球科学研究等提供地震安全服务和数据。这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减少社会公众地震伤亡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提升高速铁路、核电站、化工企业等重大工程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为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实时传输地震观测台网,推动国家地震地球科学创新基础发展。

目前,自治区地震局已完成了全部站点的勘选、新建基准站场地土地预审、台站土建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实施方案设计、建设场征租地服务招标、土建工程和监理服务招标。按照项目实施进度,2019年将全面开展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采购工作。


2018年全区地震活动概况和全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我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各位新闻发言人好,能否请介绍一下内蒙古历史地震发生的情况?

戴勇有记录以来,内蒙古境内共计发生5级以上地震55次,其中,5.0—5.9级地震41次,6.0—6.9级地震11次,7.0—7.9级地震3次,其中,3次7级地震分别是公元849年包头7级地震、1954年2月11日阿拉善右旗7.3级地震和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7级地震。全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是1954年2月11日阿拉善右旗7.3级地震。

近年来,内蒙古中强地震连续发生,2013年以来内蒙古地区已发生4次5.0级以上地震,分别是2013年4月22日通辽科左后旗5.3、2013年6月20日呼伦贝尔莫力达瓦5.0、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2017年6月3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就内蒙古地区5.0级以上地震自然发生概率来看,基本符合每2年发生一次5.0级以上地震的自然概率。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各位新闻发言人好,请问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讲讲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他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郝美仙: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依托震中附近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计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预警信息。以便紧急行动,减小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地震预警是震时几秒至几十秒发出的警报。对于学校、医院,以及交通、电力、水利、核设施等重大设施和工程采取安全措施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

比如: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1分钟之内向37个城市发出预警信息,新干线列车减速刹车,没有发生脱轨事故。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地震烈度速报是依托广泛分布的地震台网,在震后数分钟内无需现场调查而快速确定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尽快掌握灾情严重程度和分布情况,为人员伤亡估计、经济损失评估、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提供依据。

比如:地震灾情初步研判、预评估结果和应急处置方案,重灾区初步范围人员搜救、重点区域及灾情动态预评估结果,震后提供现场灾情报告和救援指引图。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各位新闻发言人好,我是**单位记者,我刚才听到卓局长讲到了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能不能具体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

郝美仙: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准站是同时配备地震计(速度测量)和强震仪(加速度测量)的地震台站,将其布设在远离人类聚集区的低环境噪声基岩场地或井下,其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从微震到强震的基本参数(震级、震中、震源深度和发震时间等)以及台站处的地震仪器烈度,因此其可作为地震预警基准站、地震烈度速报辅助台站。

基本站是指配备强震仪的地震台站,将其布设在人口聚集区内环境噪声相对较低的地表场地,其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台站所在位置的地震仪器烈度以及强震的基本参数,因此其作为地震烈度速报骨干台站、地震预警辅助台站。

一般站是指配备烈度计的地震台站,布设在乡(镇)等人口相对密集、周边环境干扰源较少的地表场地,其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台站所在位置的地震仪器烈度,因此其作为地震烈度速报预警辅助台站。


北方新报社记者:各位新闻发言人好,通过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是一个社会公益类项目,需要社会广泛参与,请问该项目除了地震局还有哪些部门和行业将参与进来?

赵岩: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地震局已与中国气象局、教育部、铁路局、特塔公司等多家单位签署了战略协议和合作文件,共同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

就我区来讲,自治区地震局已与自治区民政厅、气象局、卫计委、民航呼和浩特公司签署了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自治区气象局、教育厅印发了共同推进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并积极自治区减灾委、武警总队、呼铁局等多个部门单位联系业务合作事宜。

项目计划将在内蒙古电视台、军区、武警总队、教育厅、民政厅、卫计委、气象局、呼铁局、政府应急办等多家单位部署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Ⅰ型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及包头市共计54所中小学部署面向社会公众、中小学生的Ⅱ型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

同时,与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及包头市地震局4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的部署安装。另外,将通过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内蒙古分公司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确保预警信息能及时、快速、准确、安全发布。

总之,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实施,发挥最大效能,为全区人民提供更好的地震安全保障。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