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5-04-23 10:00
分享到:
【字体:  

4月22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罗青,自治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磊,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海山介绍内蒙古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罗青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向关心、支持和参与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合作是时代的旋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25年,自治区深入实施“六个行动”,将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作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关键一招,2月25日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从国际、国内、区内三个维度,提出3个方面21条具体举措,全力推动对内、对外区域合作协同共进。

一、聚焦国际,持续深化高水平国际合作。全面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现在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我们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回顾2024年,内蒙古在拓展国际合作方面成绩斐然。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全区口岸货运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吨,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跨越2000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额达37亿元,对外实际投资额为53.6亿元。

然而,当前内蒙古在落地加工水平、贸易规模以及开放平台引领作用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对此,《实施方案》精准施策。在“出”的方面,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深化拓展同东北亚、中亚、欧洲和南美洲、非洲等沿线国家的合作,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200亿元。2025年一季度,全区进出口额实现477.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累计出口二手车1684辆,同比增长27.28%。实现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240.1%。

在“进”的方面,着力加快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持续推进自贸区创建,精心建设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加速推动综合保税区晋位升级,进一步扩大边民互市贸易、跨境旅游等规模,推动口岸与腹地产业联动,一体化解决“酒肉穿肠过”的问题。力争口岸货运量超过1.3亿吨,中欧班列到发总量突破500列。2025年一季度,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满洲里3个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48.8亿元,同比增长12.8%,整体实现开门红。其中呼和浩特市综保区进出口总值25.9亿元,同比增长61.1%,排名78位,上升25位。全区开行班列139列,同比增加27.5%;口岸货运量2985.28万吨,同比11.5%。进出境客运量179.63万人次,同比增长82.8%,其中乘坐八座车通行人次57.89万人。

二、聚焦国内,持续推动国内合作。对内蒙古来讲,对内开放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牵头,积极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创新区域合作方式,借势发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对于内蒙古开放发展尤为重要。针对内蒙古与发达地区合作水平有待提高、互补优势尚未充分挖掘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一是全方位拓展京蒙合作。2024年,京蒙协作成果丰硕。完成21个教育协作项目,新结对39所中小学、11所高校,共建30个科技创新合作平台,落地37个“绿色算力”项目,共建脑科和胸科医院,京客抵蒙1248万人次。“绿电进京”交易量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农畜产品销售额达308亿,提前一年完成倍增任务。2025年,自治区持续推动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做大蒙品、绿电进京规模、京蒙智算合作,吸引更多“京资”“京医”“京师”“京技”到内蒙古,全面推动京蒙合作拓围提质。计划建设78个京蒙产业园、135个京蒙协作项目,力争绿电进京超过150亿千瓦时,蒙品进京销售300亿元以上。建设京蒙协作重点专科24个,“京医”年内服务患者50万人次以上。2025年一季度,举办劳务协作活动,建立京蒙劳务协作工作站,提供岗位万余个,助力2.45万农牧民就业;490名“京医”专家赴内蒙古出诊,出诊约1800人次,接诊疑难复杂患者约3.5万人次;新签约“京资”项目108个。中金数据集团、北京简耘科技、首农集团、京能集团等京蒙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入驻“京技”企业、研发团队等24家。

二是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4年自治区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73.1亿元。2025年将紧扣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在能源、资源、算力等方面与经济大省加强合作,为发达地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搭建中蒙博览会、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等高能级招引平台,强化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力争全年引进到位资金超过5700亿元。2025年一季度,自治区积极开展“走出去”小分队招商,新签约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376个。全区正在实施的1977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引进到位资金593.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71.5%,同比增长46.6%,实现开门红。

三是全面深化省区间能源、农牧业、文旅、人才、科技合作。力争全年新能源外送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建设8家以上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双向科创飞地,10项标志性合作项目落地;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面向全国布局一批营销中心和前置仓,加快“内蒙古味道”旗舰店布局、举办系列活动,带动全区200家企业、2000个品类产品出区。大力开发高质量旅游产品,力争游客数量突破3亿人次。2025年一季度,全力推动蒙西至京津冀、库布齐送电上海等项目,部分新能源完成核准(备案),输电通道工作稳步推进。建成7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规模6万吨/年,居全国领先。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输氢管道、腾格里送电江西项目等能源合作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山东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共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北京市空中课堂向我区开通全部线上资源,新建10个京蒙协会名师工作室,为我区培育100名骨干教师、1000名青年教师。启动首批科创飞地系统申报工作和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计划科技合作项目申报。

三、聚焦区内,持续促进区内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差异较大。结合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引导各地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比较优势各展所长,推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东中西差异化协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呼包鄂与蒙东地区协作机制,加强蒙东与东三省合作;推动呼包鄂乌同城化发展,在人工智能、绿色算力、风光氢储、稀土等领域打造新增长点;提升环乌海区域工业园发展整体效能,大力推动巴彦淖尔油气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等措施。《实施方案》印发以来,自治区强化顶层设计,紧锣密鼓地筹备自治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片区会议,并着手起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目前,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各地各部门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并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区域合作深化行动的决策部署,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确保取得实效。以实际行动推动内蒙古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自治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提出要聚焦国内,持续推动国内合作,全方位拓展京蒙协作,请简要介绍一下农牧厅在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有关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海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农牧厅认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推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另一个是区域协作“四项行动”。

六个“倍增计划”方面。2023年6月,京蒙两地政府签订《全面深化京蒙协作框架协议》,提出着力实施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产业合作、旅游以及科技创新等六个“倍增计划”。农牧厅作为京蒙协作的主责主业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统筹推进的作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各项“倍增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稳供给。紧扣自治区农牧业重点产业链,共建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等78个产业园区、20个环京蔬菜保供基地、77个“直采直供基地”。引入北京市首农、顺鑫等多家涉农企业落地,加快补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不断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二是强品牌。发布《2024—2026年农牧业品牌目录》,推动“乌兰察布燕麦”、“呼伦贝尔芥花油”、“兴安盟牛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三是拓渠道。线下,先后在北京、重庆、杭州等地组织开展大型集采推介会,内蒙古味道享誉京津冀、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在北京市认定授牌营销门店43家,在全国建成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营销中心11个,举办72场内蒙古农畜产品“五进”活动,加大进京销售力度。线上,在京东、淘宝等开设中国特产内蒙古馆、地方特色馆32家,启动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通用提货平台,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实施以来,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销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达到308亿元。

“四项行动”方面。“四项行动”是农业农村部从2024年开始,在全国东西部协作省份统一部署开展的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增收和劳务协作提质行动,主要目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四项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特色产业提升和产业集群打造行动方面,立足京蒙两地资源优势,投入京蒙协作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产业项目牵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共打造特色产业品类56个、优势产业集群39个,集聚上下游企业101个。今年,已在乌海市举办“京蒙百企情”产业对接活动,12家北京市大型企业与乌海市有关单位深入对接合作事项。消费帮扶增收行动方面,1月份,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进京年货节暨---2025年订货会,现场签约金额4亿元。特别是,3月份内蒙古农畜产品销售企业(北京)共享前置仓在北京建成,支持在内蒙古及北京市注册的专门销售在内蒙古生产的农畜产品的企业入仓,实现“仓、展、销、配”一体化运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初步测算企业物流及仓储成本可节约40%左右,配送时间可缩短1天左右。截至目前,今年,已实现农畜产品进京及京外销售75.5亿元。劳务协作提质行动方面,今年以来,京蒙两地先后在赤峰市、兴安盟举办了“京蒙协作 职通未来”京蒙劳务协作活动,京蒙两地110多家企业参加活动,提供岗位6万余个。在赤峰市建立了全国首个京东家政“百县十万家政就业项目”基地。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京蒙劳务协作专场招聘”等活动,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打造了“兴安家政”“库伦护工”“敖汉架线工”等32个劳务协作品牌。截至目前,已帮助2.45万名农牧民实现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66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促消费、增就业、兴产业,持续开展六个“倍增计划”,确保圆满收官;深入实施“四项行动”,全方位拓展京蒙合作,推动大合作促进大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京蒙协作力量。

人民网记者:刚刚解读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持续推动深化国内合作、持续促进区内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的两方面重点内容,能否围绕这两方面介绍一下一季度具体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磊:

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自治区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在持续深化国内合作和促进区内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一是突出重点,持续深化省区合作。研究制定京蒙全面合作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印发内蒙古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围绕8个领域明确了我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我们与上海市共同研究制定沪蒙合作年度重点工作,蒙东—上海绿色燃料走廊建设等一批标志性沪蒙合作事项正在有序推进。自治区印发实施2025年粤蒙合作重点工作安排,并与广东省达成共识,将农牧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事项同步列入广东省省际合作年度工作任务共同推动实施。我们全力支持吉林南部、辽宁北部以及蒙东地区相邻区域的六个地市协同发展,将“推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协同发展”纳入自治区东北全面振兴2025年重点工作予以推动落实。二是精准施策,全力促进自治区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大家都知道,我们自治区东中西部各盟市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别,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为了支持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目前,自治区层面正在研究起草支持蒙东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深入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支持蒙西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也在开展呼包鄂与东部盟市对口协作机制的相关研究。三是提前谋划,开展“十五五”前期研究。我们认真落实自治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十五五”京蒙全面合作、《呼包鄂乌“十五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等重点规划方案的前期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抓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各项任务落实。一方面,以京蒙全方位合作为重要抓手,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力争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绿色算力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形成更多的有力成果,同时积极推进自治区与长三角、粤港澳、东三省等重点地区的跨省区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将尽快出台自治区支持东部、中部、西部盟市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工作部署和落实,切实推动自治区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信息来源: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