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教育 |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文 号 | 内政发〔1998〕45号 |
成文日期 | 1998-04-20 |
索 引 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文 号 | 内政发〔1998〕45号 |
成文日期 | 1998-04-20 |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农业厅、教育厅、财政厅、计委、广播电视厅、畜牧厅、林业厅、人事厅、劳动厅、水利厅、科协、团委、妇联、扶贫办等14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意见的报告》,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意见
自治区农业厅、教育厅、财政厅、计委、广播电视厅、
畜牧厅、林业厅、人事厅、劳动厅、水利厅、科协、团委、妇联、扶贫办
(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
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我区最大的一所运用现代传媒对广大农业劳动者实施远距离教育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全区共有14所盟市级分校,66所旗县级分校,300多个教学班,专兼职办学人员855名,在校生1万余人,初步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四级办学网络。17年来,累计招生47万人,共培养大、中专学历毕业生2万余名,适用技术培训90万人次,弥补了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为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我区农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全区农广校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由于一些地区的领导重视不够,政策不落实,基础设施总体较差,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办好我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国家教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7〕44号,已在《内蒙古政报》第2期刊载)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广校这种办学形式完全适合我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交通条件差的实际。各地区要把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保证招生计划的落实,使各行业、部门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发展。
二、稳定队伍,健全办学体系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办好农广校的文件精神,本着有利于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理顺关系,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稳定队伍。要加强农广校的建设,对已评估、验收合格的学校,实行政事分开,按照成人中专学校进行管理。评评、验收尚不合格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纳入成人中专学校进行管理;充实办学人员要保证素质,特别是要选择德才兼备有教学经验的同志担任校长;对现有教职人员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教学和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好教职工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以及生活、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增加投入,改善条件
各地区要把农广校的办学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在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时,要增加对农广校的投入;要从地方开征的教育附加费中适当安排一部分用于农广校;各种农业投资项目中,凡有培训内容的,应依托农广校并列入实施计划。要重点加强农广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使各级农广校都有独立的办学场所、培训实习基地和相应的电教设备。
四、联合办学,促进发展
根据农广校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要调动各联合办学单位的力量,优势互补,共享教育资源,多渠道吸收生源。教育、计划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农广校的招生计划,使农广校承担更多的初、高中生的分流任务;要积极参与、协助各级组织部门举办的乡、村级干部培训工作;劳动、人事及有关业务部门要依托农广校把中专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农业、畜牧、水利、扶贫部门的技术培训工作要依托农广校进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工作的宣传培训,也要发挥和利用农广校的优势。农广校要积极承担农牧民“绿色证书工程”培训任务。
五、育才兴农,服务小康
各级农广校在积极参加自治区“百乡千村科教兴农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实施全区农广校“151”工程,即从1996年起“组织1万名学员,用5年时间,带动10万农户,掌握2到3项实用技术”,率先达到小康目标。该工程要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为中心,带动一村一乡致富。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