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卫生、体育 \ 卫生 |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 文 号 | 内政办发〔1996〕109号 |
成文日期 | 1996-12-20 |
索 引 号 | |
主题分类 | 卫生 |
发布机构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
文 号 | 内政办发〔1996〕109号 |
成文日期 | 1996-12-20 |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全区10年巩固灭鼠达标工作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关于全区10年巩固灭鼠达标工作情况的报告
自治区人民政府:
为了检查各地区灭鼠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总结10年来巩固灭鼠达标工作,进一步推动灭鼠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今年5月,由自治区爱卫会办公室抽调有关业务人员,组成自治区巩固灭鼠达标考核专家组,对全区12个盟市100个旗县(市、区)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抽查房屋27万多间,布粉5万多块。结果表明,有鼠房间率仅占抽查房间总数的032%,鼠密度已控制在3%以下,完成了自治区巩固灭鼠工作的预订指标,达到了国家无鼠害城镇的标准。现将全区10年巩固无鼠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和成果
1985年自治区爱卫会开创基本无鼠害城镇“一役达标”活动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同年10月,52个城镇、单位达到基本无鼠害标准,并在赤峰现场会上通过了国家鉴定,赤峰市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无鼠害标准的省辖市。全国爱卫会灭鼠专家组认为,内蒙古自治区52个城镇、单位的灭鼠工作要求严、面积广、质量高,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一役达标”灭鼠工作开创全国先河,成绩显著。全国爱卫会对我区“一役达标”活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开展灭鼠除害活动的积极性,全区灭鼠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灭鼠达标先进地区。1986年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林西县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省(自治区)无鼠害直辖市、第一个无鼠害省会(首府)、第一个面积最大的无鼠害市、第一个无鼠害县。随之各盟市所在地也实现了“一役达标”。1987年3月,全国灭鼠管理技术学习班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一役达标”灭鼠技术被推向全国,同年,该技术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8年荣获卫生部科技推广项目二等奖,1992年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科技推广项目计划。
1990年,我区乌兰察布盟15个整体农牧旗县(市)、117万个自然村、320万农牧民摆脱了鼠害,达到基本无鼠害标准,通过了自治区鉴定。至此,全区灭鼠工作开始由城镇向农村牧区全面推进。到1995年,全区12个盟市100个旗县(市、区)所在地全部达到无鼠害标准,20个农牧旗县整体达标,1042个苏木乡镇实现基本无鼠害,也达到了规定标准。全区城乡受益人口合计达13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54%。据初步统计,10年灭鼠累计减少经济损失130亿元。
10年来,无鼠害工作成果在巩固中稳步推广,“一役达标”灭鼠技术在全国被广泛应用。
二、经验和问题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巩固灭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为人民办实事的大事来抓,是巩固无鼠害达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思想前提和组织保障。在城镇,巩固灭鼠工作被作为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一项治本措施和创建卫生城市评比活动的重要考核内容;在农村牧区,巩固灭鼠工作紧紧与实现防病、保粮、脱贫致富相结合。譬如,自治区级贫困旗县林西县,1986年就提出了“灭鼠就是扶贫,灭鼠就是救灾”的口号。1985年“一役达标”灭鼠后,全县877个村屯共消灭老鼠100万只,当年就减少因鼠害造成的粮食损失1800万斤,按当时折价减少经济损失计人民币324万元。广大人民群众称赞说:“灭鼠是政府为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
(二)严密组织,层层建立承包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是巩固无鼠害达标工作的有效措施。根据自治区对全区灭鼠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各级爱卫会负责层层落实承包责任制,把灭鼠目标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推动了各级政府和基层各级组织灭鼠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加速了全区灭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执行巩固无鼠害成果实施方案,是巩固无鼠害成果的根本保证。在长期的巩固灭鼠工作中,各地区始终坚持了组织不散、监测不停、重点不放、标准不降的原则,结合实际,按照实施方案精心指导,讲求实效,注重培训和培养一大批懂技术、熟悉灭鼠知识的群众灭鼠队伍,走科学灭鼠之路,使巩固灭鼠害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四)“实物集资”、“以干代员”,是解决农村牧区灭鼠经费和劳务支出的好办法。乌盟凉城县是贫困地区,鼠害十分严重,群众要求灭鼠的呼声很高,但农民手中现金不足,灭鼠工作缺乏资金。爱卫会因地制宜,采取“实物集资”的办法,用三斤粮、一两油兑换灭鼠药饵,方便了群众,也较好地解决了经费来源;采取“以干代员”的办法,对行政村长进行培训,使行政村长成为全村灭鼠的指挥员和义务投药员,节约了灭鼠员的劳务支出,降低了灭鼠成本,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保证了灭鼠工作的质量。这些办法为今后农村牧区及贫困地区大面积开展灭鼠除害工作提供了经验。
10年巩固无鼠害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全区还有46%的人口没有摆脱鼠害困扰,而且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牧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因此,我区依然面临着鼠害的威胁,灭鼠除害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旗县爱卫办机构被撤并,有相当一部分爱卫办工作经费得不到落实,直接影响了灭鼠工作的正常开展,从长远来看,巩固灭鼠达标工作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消灭鼠害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区要提高认识,继续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巩固成果,扩大成果,控制和消灭鼠害。
(一)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爱卫办机构,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爱卫办的组织、协调作用,继续做好巩固灭鼠达标工作。
(二)各级政府要继续按照全区城乡巩固灭鼠工作的无鼠害指标要求,把灭鼠防病、保粮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落实灭鼠工作的承包责任制,做好长期巩固灭鼠达标的监测措施,把鼠害密度始终控制在3%以内。
(三)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农牧区开展创建整体无鼠害旗县活动。特别是近年发生鼠疫的旗县,一定要在1997年内实现整体旗县“一役达标”。贫困地区要把灭鼠除害工作和扶贫结合起来,力争每个盟市创1~2个整体无鼠害旗县,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事。
(四)近年来,一些地区由鼠传疾病引起的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此,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在农牧区全面开展整体旗县创建无鼠害达标活动,力争整体旗县实现基本无鼠害,为切断鼠传疾病来源和降低出血热发病率做出努力。
(五)1997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凡是有旅游点的盟市、旗县一定要把旅游点的灭鼠除害、消杀灭蝇工作做好,把鼠害和蝇害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标准以下,确保旅游点安全、卫生,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